山西省村镇银行发展及风险状况浅析
(编辑:yanzi 日期:2015年12月31日 浏览:次
加入收藏
)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村镇银行作为普惠金融的重要载体,在全国各地快速成立和发展,促进了农村金融的供给多元化,成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及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生力军。作为新型金融机构,村镇银行业务发展迅速,但同时亦存在着存款来源不足、结算手段落后、经营环境欠佳、治理机制有待优化等问题。
一、村镇银行经营发展现状
自2008年7月29日山西省盂县汇民村镇银行成立以来,全省村镇银行设立步伐加快,截至2015年9月末,山西省共批复开业村镇银行48家。7年来,辖区村镇银行经营规模稳步扩大,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的能力不断提升。
(一)发起行以省内城商行和农商行为主。从发起行来看,全省48家村镇银行的发起行有14家,其中,9家本地的城商行和农商行,5家省外的金融机构。从设立的家数看,本地的城商行和农商行共发起41家,外地金融机构发起7家,其中,尧都农商行发起设立的机构最多,达12家。从区域分布来看,全省各地市均设有村镇银行,其中,吕梁最多,达10家,阳泉最少,仅有1家。
(二)业务规模稳步增长。村镇银行自成立以来,资产负债规模逐年稳步增长,盈利能力和服务三农经济的能力也不断增强。截至2015年9月末,全省村镇银行资产总额同比增长32.30%,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3.59%,占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的0.74%;负债总额同比增长32.90%,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29.35%,占全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的0.60%,其中,储蓄存款占比72.39%;实现税后利润同比增长17.90%。
(三)管理及内控体系初步建立。一是管理架构方面,辖区村镇银行作为成立较新的独立法人金融机构,拥有较完整的公司治理结构,基本能够在“董事会决策、经营层执行、监事会监督”的运行机制下正常开展经营业务;二是内控建设方面,初步建立了从组织部门到操作岗位的职责落实制度、从业务制度到激励约束机制、从合规监督到审计监督、最终到责任追究的首尾相衔的内控体系,确保村镇银行业务规范合规运营;三是制度建立方面,辖区村镇银行能够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监管部门要求,建立符合自身的业务和流程、授信、会计及柜台业务等规章制度。
二、村镇银行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风险
村镇银行在其数量及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以下风险及问题:
(一)业务类型有限,存款来源不足。目前村镇银行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存贷利差。从存款的角度看,首先,村镇银行设立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虽然是农民自己的银行,具有一定的本土优势,但由于这些地区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民和乡镇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制约了村镇银行储蓄存款的增长。其次,村镇银行成立的时间较短,农村居民对其缺乏了解,与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农村居民对村镇银行的认可程度较低。再次,村镇银行网点少,现代化服务手段缺乏,对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有限。这就使村镇银行存款来源少,制约其市场开拓及业务范围。
(二)股东法律、风险意识淡薄。调查发现,多家村镇银行股东身份存疑,存在明显与其出资额不同的身份,资金来源存在违规违法风险。同时,多数股东风险意识、法律意识淡薄,对《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缺少基本的了解,只知银行赚钱,不知银行的高风险性。
(三)治理结构与机制有待优化。银监会从制度上要求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虽然2012年以来要求主发起行持股最低比例由20%降至15%,但调查发现,绝大部分主发起行的持股比例均在50%以上,其他股东持股比例较小。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固然在经营经验、产品设计、技术与人才支持等方面可以帮助村镇银行迅速开展业务,避免村镇银行操作经验不足导致的风险,但实践中主发起行持股比例过高,导致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股东相互制衡机制弱化甚至缺失,银行治理效率及中小股东利益保障机制有待提高与完善。
(四)经营环境欠佳,金融基础设施滞后。村镇银行作为新设金融机构,诸多服务设施和服务接口还不太完善。主要体现:一是征信接口缺失,农户信用情况难以及时掌握,导致贷款风险控制难度增加;二是未直接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和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依然挂靠商业银行办理结算业务,资金运转速度和效率受到影响;三是未加入银联组织,不能开展银行卡相关业务,现代银行结算功能缺失等。
三、相关建议
(一)找准市场定位,发挥自身优势。与大中型金融机构相比,村镇银行经营管理中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区域特征明显,具有信息成本优势。从业人员的本土化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影响,对客户的信用以及经营状况了解更加便利、及时和有效,降低了信用风险。二是业务审批速度快,具有交易成本优势,中小企业的信贷优势体现在降低了中小企业的信贷成本。三是监督成本优势。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和村镇银行为了能够在区域内长期生存共同发展,倾向于长期互惠合作,会形成一个银行对企业经营信息全面了解的平台,极大地节约了监督成本。
(二)拓展中间业务,丰富金融产品。村镇银行是新设立的普惠金融机构载体,科技实力和服务水平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相比较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中间业务和电子业务,村镇银行几乎是空白。单一的存贷业务已难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因此,村镇银行要加快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凭借自身扎根农村的优势,开发农民喜爱的金融产品,延伸金融服务链,比如向偏远农村的农户提供信息,帮助其发家致富,既增加了资金来源,又将普惠金融的温暖送达千家万户。
(三)强化风险防控,确保稳健经营。一是加大内控制度建设,增强员工风险意识,确保风险防控不留死角,不留空档。二是强化员工培训,提升员工业务水平和防范化解风险能力,能够及时识别和化解外部风险冲击。三是增强忧患意识,严防信贷垒大户,坚持走支农、支小发展的路子,强化对存在风险隐患贷款跟踪监测,针对风险和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化解。
(四)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出台支持村镇银行发展的优惠政策,为其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人民银行应从支农再贷款方面继续加大支持,帮助解决贷款需求缺口的资金需求;当地政府将部分财政资金账户开设到村镇银行,引导相关企事业单位在村镇银行开户,进一步壮大其资金实力。同时从税收等方面给予减免,扶持村镇银行尽快成长起来,为服务县域三农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吴晋科梁建功李坚强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
温馨提示: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明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