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4年海淀全区典当行现场检查工作收官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0日浏览量:来源:海淀区人民政府网站作者:佚名
分享到:
2014年11月18日-12月5日,海淀区商务委员会对外经贸科、区商业联合会典当专委会及会计事务相关人员对海淀全区所有已开业的54家(1家未开业,7家已配合检查)典当企业展开现场检查工作,以促进海淀区典当行业规范经营和健康稳定发展。据悉,海淀区典当企业总体发展平稳,企业资质与经营环境良好,收费符合典当行业收费标准,不存在非法经营、集资等情况,房地产抵押成为主要经营业务,检查中发现存在有资本不足,规模较小,当票使用不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个别企业存在代收代付现象。问题一经发现,检查组现场就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企业落实整改。
据了解,截止到2014年11月底,海淀区典当行业共有62家企业,38家法人企业,24家法人分支机构,较2013年底新增加7家法人企业,4家分支机构,从业人数258人,主营业务收入9820.5万元,主营业务利润3607.21万元,较2013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典当余额60514.62万元,较2013年同期相比增长30%。海淀区典当企业总实收资本约7.4亿元,平均实收资本1939万元,部分典当行运营资金不足。受房地产调控和银行信贷政策收紧的影响,房产等典当市场需求量增大,但由于部分企业资本金规模小,提供融资能力有限,这些企业有强烈的增资意愿。
据悉,房地产、机动车、生产资料几大类的抵押、质押是海淀区典当行业的主营业务。目前海淀全区典当总额284721.79万元,其中动产总额、房地产总额、财产权利总额分别占总额的26.15%、55.23%、18.62%,同期分别增长233.2%、41.5%、97.5%,房地产总额超过了一半,成为主要经营项目,财产权利业务相对滞后,对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股票、企业股权、房产使用租赁权、交货期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典当业务还仅仅处在尝试阶段,传统的金银珠宝饰品、古董字画等典当业务量也不大。
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在当票使用方面,部分企业按照房产、汽车、民品等经营类别进行分类,有的按照客户姓名进行分类,未根据《典当须知》中当票使用标准规范使用。此外内部管理制度尚需完善,部分企业缺少安全管理制度,财务管理科目设置与典当行业规范要求不一致。据了解,很多新上岗人员未进行系统业务培训,缺少专业知识,不能很好地开展相应工作,很多企业呼吁应组织统一培训,以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
通过本次走访工作,对海淀区内典当行业发展有了整体的把握和了解,针对发现的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帮助典当企业和新增开企业澄清经营理念,规范经营方式,促进其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