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供销社认真贯彻全省三月份经济形势分析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8日浏览量:来源:辽宁政府网作者:佚名
分享到:
全省三月份经济形势分析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省供销社即召开主任办公(扩大)会议,认真分析全系统经济运行情况,查找问题,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会上,省供销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王喜武传达了全省三月份经济形势分析电视电话会议和陈政高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并提出三点贯彻意见:一是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全系统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政府的部署和陈政高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信心是稳增长的必须与前提,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信心,把这种必胜的信心转变成全系统的共识。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紧紧围绕国家政策导向、市场走势和农民需求,积极推进服务规模化,流通现代化,着力夯实基层基础,不断完善为农服务体系,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实现了一季度开门红。1-3月份,全省供销社系统销售总额实现98.4亿元,同比增长12%;商品批发市场交易额48.6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额实现32.8亿元,同比增长12.5%;化肥供应117.9万吨,市场占有率70%以上;实现利润3745万元,同比增长36.7%。全系统要继续保持昂扬向上、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努力实现半年双过半和全年目标任务,确保全系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要按照省社年初制定的工作要点和总体目标,分地区、分季度制定好工作进度计划,并将此项工作落实到有关处室。对确定的目标、部署的工作,要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进一步加大督查检查力度,实行周分析、月调度、季考核,完善业绩考核和责任追究办法。三是深入一线,进一步加大调查研究的工作力度。各处室、各出资企业要不等不靠,切实改进工作作风。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强化分类指导,不断创新基层服务机制。帮助基层克服困难、化解矛盾,在解决问题中抓落实、促发展。强力推进供销社改革创新取得新成效。
会议进一步明确和分解了今年的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继续推进“新网工程”建设,新发展连锁经营网点400家,实现“新网工程”连锁经营网点全省乡村覆盖率95%以上;加快推进产销对接,新发展农产品直营店300家;进一步密切与农民在组织上和经济上的联系,新发展专业合作社100个,新兴办农村综合服务社(中心)50个;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新改造基层社30个。力争实现全省供销社系统销售总额和汇总利润增长10%左右。
具体措施是:
(一)凝聚共识,扎实推进综合改革试点。积极稳妥开展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是贯穿供销社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一条鲜明主线。要立足实际,有序推进,努力在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系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在形成上下贯通的实体性合作经济组织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在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渠道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在成为农村商品流通的主导力量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在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在改变行政化的思维理念和工作方式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本着先行试点、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原则,选择基础条件较好、代表性较强或在某一方面具有优势的地区组织开展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
(二)全力实施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努力实现流通现代化。继续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加快经营服务网络改造升级,努力做到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和再生资源“四大网络”协调发展。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实现线上交易与线下配送相结合,不断加强全省供销社信息化服务建设。继续加快构建省、市、县“三位一体”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加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力度,完善产地预冷、预选分级、物流配送、电子结算和检验检测等功能,增强市场的辐射能力和集散吞吐功能。继续推进农产品“四进”工程,并按照城区人口科学规划建设一批公益性、标准化菜市场,努力实现网络终端直供直销。
(三)不断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服务规模化。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积极培育农事龙头企业。积极参与我省农村土地流转,通过租赁农民土地、以农民土地入股、托管或半托管农民土地等办法,发展专业服务公司、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进土地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种植、品牌化经营,建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农民提供系列化、规模化服务。抓住省供销社与省农行、省建行和省邮储银行合作的契机,稳步推进农村金融服务,大力创办农信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开展典当、担保、融资租赁等业务,促进供销社经营服务网络资源与金融机构综合支付及专业化服务的有效对接。
(四)继续加快基层组织体系建设,进一步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系。充分发挥基层供销社的骨干作用,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要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社和农事龙头企业,并以此为载体,从体制机制入手,通过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方式,吸纳农民成为社员,把供销社的基层组织延伸到农民身边,把贴心的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实现在组织上、经济上与农民的密切联系,真正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
(五)切实加强联合与合作,着力完善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推动社有企业联合与合作,把以产权多元化改造社有企业与加强系统联合统一起来,以投资主体多元化推动系统不同层面相互投资、相互参股,通过利益联系实现各方的对接,从而壮大社有企业为农服务实力。加强内部管理。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实行外部董事、职工代表董事、监事制度和职业经理人制度。继续加快项目建设,以项目为中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吸纳社会各类资本、各种经济组织投资供销社兴业发展,稳步拓展新兴业务,将社有企业发展推向更高层面,形成传统业务与新兴业态并驾齐驱,加工服务与商贸流通相互依存,商品经营与资本运作相互促进的全新发展格局。
(六)牢牢把握政策导向,充分发挥协会的承载作用。大力兴办各类协会,依托协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切实发挥协会承载政府公共服务的作用。要积极培育和发展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等基层组织,在发挥其承接财政支农资金的载体和平台作用同时,主动承接相关涉农部门在基层的服务,形成各部门联合共建、为农服务的合力,推进各类公共服务进村入户,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各级联合社要认真履行指导、协调、监督、服务、教育培训职能,在符合中国特色,适合市场经济特点,吻合“三农”特征,切合供销社特性的改革发展思路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争取新的公共服务职能,努力承担政府公益性职能。
(七)认真转变作风,加强自身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以及省社二十条实施细则,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继续加大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供销社干部职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和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创新人才选拔机制,探索机关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内部交流机制,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