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典协将致力培育民品典当企业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25日浏览量:来源:中国商报-中国商网作者:佚名
分享到:
全省300多家典当行,民品业务做得有声有色的只有屈指可数的两三家;今年前10个月,民品仅占当地典当总额比例的1.5%……或许这样的数据放在恢复民品业务呼声渐高的当下分析,显然不乐观。但在四川省典当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看来,基础弱反而说明有潜力可挖。“我们准备通过两三年的努力推进,在全省培育出30家具有较高水平的民品典当企业来。”该协会秘书长王建立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据一份来自四川省商务厅的统计数据显示,随着房地产业的降温,四川省典当行业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今年1月至10月,全省343家典当行典当总额35.9亿元,同比下降14.1%;典当余额23.5亿元,同比下降4%。而在这些典当行中,仅有15%开展了民品典当业务。过分集中于房地产业务是当地典当的一个特点。
“目前四川当地民品典当经营较好、品牌知名度较高的只有寥寥两三家企业。”王建立说,“其中一家是一开始就找准了定位,5年来做得一直比较稳定;而另一家则是开张之初就专程到京沪等地拜访学习,准备充分。”
据她介绍,前几年在四川的典当行业中,最为风靡的是房产和二手车,“因为生意太好,根本产生不了什么业务延伸。”自省典协成立一年以来,他们曾几次组织到京沪等地与当地典协、企业交流学习。“这当中有几点对我印象很深:首先是没想到民品业务也能做这么大、这么好;其次是一位北京的典当经营者告诉我,他们所在的典当行经历过3次金融危机,都是因为定位到民品上而没有受到很大冲击;再者是在上海的一些典当行,涉及文化创意、艺术品典当的大有人在。这些都让我回到四川后常常反思,我们四川的典当业也应该转型、找准定位,不能一味拾银行的‘牙慧’。在这个过程中,民品是不可缺少的业态。”
经过摸底调查,王建立等典协相关负责人注意到,对于发展民品,当地典当行的困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怎么去发展;二是当前社会对于绝当品的认识度依然不高。
据介绍,为了解决阻碍,同时试水当地绝当品销售,12月3日,由四川省商务厅与四川省典当行业协会举办的民品典当研讨会和绝当品交易交流会在成都举行。当日上午,北京、上海等地典当行业专业人士与四川部分有意向拓展民品典当业务的企业进行探讨;下午则是绝当品展销会的举行。
让王建立等人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两三个小时,绝当品销售额就达到了5万余元。“这次我们的初衷是试水,所以时间比较短,地点就在研讨会举行的酒店里。参加此次展销活动的有7家典当企业,上千件绝当品。消费者回报的热情着实让我们很意外。另一方面,我也注意到,在当天上午的研讨中,前来参加的四川典当企业积极性很高,论坛快结束了大家都意犹未尽,舍不得离开。”
通过此次活动,四川典当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只要找准路径,民品在当地实际是有着不小空间的。“如果下一次办绝当品展销,走进商场人气可能会更旺。这也反映了做好民品可以拉动消费。作为协会,我们首要的就是去引导企业,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不再像之前那样仅仅局限于融资。”王建立说。她同时告诉记者,协会与当地主管部门拟在四川每个市州培育1家至3家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典当企业,争取两三年后,全省典当企业开展民品典当业务的比例能够达到50%左右。(记者王菁菁)
(来源:中国商网—中国商报典当融资导报)
温馨提示: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明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