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辽宁省典当行业协会唯一官方网站

您当前位置:辽宁典当网 >> 行业资讯 >> 典当新闻 >> 浏览文章

《经济》杂志专访张海军:接地气 才能走的更远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0日浏览量:来源:中国典当联盟作者:谢长艳
  从新闻编辑到资源整合高手,从行业新兵到典当领军人物……在别人眼里,他是一个志愿者,适合做公益。他在打造一个平台,而不是经营一个企业。他就是中国典当联盟的创始人张海军,大家都亲切的称呼他“海军”,而不是“张总”。
在典当同行的眼里,他默默的经营着典当联盟,为行业无怨无悔的付出,对全国各地的典当行业情况了如指掌,拥有广阔而高质量的人脉、及时而权威的信息。张海军、中国典当联盟这2个词结合起来,就是一张无冕之王。
面对经济形式的下滑,典当行业风险的加大,整个行业形势的变化,典当联盟面临怎样的压力与挑战?
 
       记者:典当联盟从2006年成立,历经了7年的风风雨雨,一直在整个典当行业有着很好的口碑,大家都特别认可您。但是,从今年开始,典当联盟和原来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一些企业觉得典当联盟开始功利了,很有一些微词,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见《典当纵横》杂志2013年6月刊总第21期
 
       记者:典当行业相对来说,很多典当企业老板在资金上不会有太多问题,但是他们在企业的理念、方向、人才、管理方面其实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欠缺;与此同时典当行业又是一个风险很高的行业,对人才、管理、战略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您刚才也提到说作为一个提供解决方案的提供商,那么这个解决方案我们会从哪几个方面来做呢?
        见《典当纵横》杂志2013年6月刊总第21期
 
       记者:您刚才提到1+1研讨会,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据我的了解,研讨会在上半年整个的运营过程中,不是特别的理想。对于企业来说,他们接受这种形式、理念、费用等各个方面,都是有一定困难的。而且参加过研讨会的企业,也提出了一些质疑,您觉得研讨会这个方向是正确
的吗?
       见《典当纵横》杂志2013年6月刊总第21期
       以上3个问题在《典当纵横》杂志2013年6月刊总第21期特别策划之人物专访中刊登。以下是接杂志:
 
       记者:张总,您刚才提到企业有一些误解,不管是参加的,还是没有参加的,都会有误解。没有参加的,对这种形式不是特别理解;参加的对内容,或者师资,或者第2天的1对1 都会有一些不满意的地方,可能都会有一些批评。针对这些误解,您觉得是有道理的吗?这些误解,您是怎么来看待这些问题的呢?这种误解,您觉得是需要用一种什么方式解释给他们听?您会相应的作出改变吗?
 
       张海军: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一定不是完美无瑕的,一定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的地方。我们不畏批评,因为这些参会的企业,或者是计划参会的企业,或者是不参加的企业,给我们提出质疑,或者批评,甚至是否定,我认为这是对我们的一种鞭策,一种变相的肯定。典当联盟做新产品的研发,更多的时候是需要接地气的,需要了解更多的企业他们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真正遇到的瓶颈是什么?我们去了解了他们真正的需求,才能够有效的、针对性的匹配出相应的、权威性的、实战型的专家,才能给予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者思路。我们需要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待和思考这个问题,用实际行动证明1+1是适合典当企业在前进发展道路上的一个试金石,能够帮助企业少走弯路,走的更加的稳健。
       另外,有些企业认为参加1+1费用过高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集中的问题。因为参加一个座谈会,或者一个大型会议,也就区区的两三千元。有的企业认为参加2天的会议,比清华大学或者是在职的MBA的学费还要高。另外你聘请的师资也是业内的师资,并不是一个全国性的很知名的专家学者,这个是物不所值的。
       由于第二天的专家1对1的形式使每次的会议规模最多不超过8家企业。我们要的是在这个很小型的范围里去谈一些干货,需要解决一些实质性的问题。所以我们比MBA高,因为她都是理论。如果为了赚钱,我们可以办大型会议,当参加人数一多,自然价格就下来了,但是,这就无法进行第二天的“1对1”咨询了,这不是我们想要的形式。所以,这种小型研讨会的价格相对应就是会高一些的。另外,除了与专家的1对1之外,参会企业之间也能进行这种深层次的互动或交流。在这样的一种过程中,彼此之间优势的东西,或者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的问题,企业内部最核心的东西,在信任的基础上,就能够真正的谈出来。
       比如说在郑州的会议上,其中的一个典当企业,把这个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最不愿意讲的、犯的几个错误,在中午就餐的餐桌上,把这个问题给讲出来了。之所以讲出来的原因,是因为他觉得在这个地方,他讲出来,就能够得到解决方案,他相信专家,他相信在座的企业会比他们更有经验,能够得到真正的解决方案,所以他愿意讲出来,这是研讨会的灵魂所在。我们在研讨会中加入的1对1的模式,这是以前的不管是培训还是研讨会都没有的。
       还有个例子,我们在山西举行的薪酬的会议上,在“1对1” 的前1天晚上,所有的企业都没有参加晚上的活动,而是躲在房间里面算他们的人工成本占比和准备相应的问题。他们为什么会这么认真呢?是因为他们觉得如果算出来,如果提供了问题给专家,专家就能够给他们解决方案。1+1研讨会之后,有很多企业就会把专家提供的思想、思路运用到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间去,有的企业回去之后就立刻成立了人力资源部,有的企业利用半年的机会对薪酬方案作了调整等等。这些才是我们最想要的----为企业提供真正有效的服务。这也是我们典当联盟从去年开始改变的初衷。所以虽然有批评,但是看到参加企业的后续动作,我们还是很开心,这也是鼓励我们做下去的最原始的动力。
    
       记者:之前典当联盟与他们联系,都是希望他们能成为会员,但是当典当联盟在今年3月份推出了很多新的产品后,现在和企业的联系都是在介绍新产品,给企业会有一种这个感觉,会员是不是不重要了?你们是不是只重视新产品,会员那些原来的产品你们是不是慢慢的消失或者是取消?以后典当联盟是不是就卖价格高的产品?是会做这样战略的调整吗?
 
       张海军:典当联盟的根基是会员。典当联盟成立开始,就一直在以会员的形式在运作。所以现在上百家的企业是我们的会员,他们非常习惯我们提供的各种服务。刚才也谈到,这种服务更多的是信息类的服务,而我们现在正在向解决方案提供方向转换。新产品研发的整个基点就是为会员、为上百家高级会员的需求为基点来研发的,我们新产品研发的对象主要是我们的会员。
       其实在上半年的研讨会,大家可以发现,有80%的企业都是我们的会员,新产品和会员制度不是冲突,而是互相依存的。我们原来的会员制度是花钱来购买会员资格,然后我们来提供免费服务,这种仅仅是做信息提供者是没问题的。但是作为这种解决方案的提供者,这种会员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就会有障碍。所以我们现在也正在对会员制度做一个比较大的调整。我们也是希望会员的整个等级划分的更多,比如有的企业只要愿意购买我们的产品,就会自动的成为我们的会员,这是我们的一些基本的思路。我们也是希望,第一我们会员的规模是越来越大,第二会员感觉到我们提供的服务是越来越好,第三呢,是我们的新产品让会员觉得更加物有所值。就是他成为我们典当联盟的会员,更加物有所值。
 
       记者:张总,最后一个问题,还是关于1+1的。1+1看上半年主题,包括您刚才提到的下半年的主题,我发现方向都特别少,一共就只有4个。就是风控、人力资源的薪酬、营销、财务。您刚才提到下半年,薪酬会成为一个重点,但是从我的角度来看的话,典当企业对薪酬的重视远远不及对风险的重视。好像所有的典当行老板都在提风险,但是提薪酬的其实并不多的。那么典当联盟为什么会如此来看重薪酬呢?
 
       张海军:典当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需要真正复合型、有战斗力的团队来做。在经济向上走的过程中,大家都是有个人英雄主义,或者80%的收益是由老板或者是公司的高层带来的,团队的重要性体现不出来。但是随着经济的调整,特别是09年的金融危机和2012年的经济危机,就会发现大家在重复的交高昂的学费。在经济滑坡的时候,典当企业会感觉到有很多很多风险,但是他们发现建立再严格的风险制度,好像也没有太多的用处。第一,过于严格的风控制度,可能业务员不敢做业务,没法做业务。如果你想让业务员做业务,那么你在风控上松动,那么这种风险又变得没法控制。
       那么从典当联盟的理念上,以及我们和很多企业的交流沟通中,我们发现人或团队如果成熟了,他们被一种有效的机制激励,他们自己就会去控制风险,是最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法,比任何制度都有效。当人激励出来,有了责任感之后,你会发现他比任何制度都有效。
那么怎么来激励团队,激励人,让他们有责任感呢?让他有发展呢?从典当联盟的角度,薪酬制度以及与之相关的晋升通道,是非常关键的要素。现在的典当企业对薪酬制度还不足够的重视,因为企业的老板认为所谓的薪酬,就是发钱给员工,这点钱和典当行的利润相比不算什么,所以他们并不是特别的重视。我们是希望来纠正这种理念,我们希望能传递一种思想给企业,就是人才是你企业发展之根本,是企业做强做大、笑傲江湖的根本,而不是风控制度。所以我们在下半年会重点的去做薪酬制度方面的工作。我们希望我们成为一种思想的传播者,希望在人力资源方面更多的企业能够重视。让更多的企业因为重视了人力资源,而得到了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