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辽宁省典当行业协会唯一官方网站

您当前位置:辽宁典当网 >> 行业资讯 >> 典当新闻 >> 浏览文章

江西典当业辉煌与衰落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2日浏览量:来源:大江网-江南都市报作者:佚名

  江西典当始于唐代


  在中国,典当业可谓是最古老的信用组织。在传统时代,其机构遍布全国各地,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穷乡僻壤之地,都可见其身影,其影响几无其他信用组织可替代。江西也不例外。说到江西的典当业,就不得不说到它极为悠久的历史。


  江西的典当业究竟起于何时呢?对此,《江西省金融志》有明确记载:“唐贞元年间,洪州武宁(今修水县)始有典当。其后各地典当业有所发展,清末典当业已延伸到农村。虽然,江西典当业与全国相比晚了不少时间,但其实至明代时期,典当业已深入江西腹地,广为平民百姓所熟悉。”


  与此相佐证的是,明代江西文学家艾南英在著作《天佣子集》所载,江西抚州工商业经济并不甚发达,尚有当铺四五家。


  在当时偏远的抚州都有当铺四五家,足可见当时江西典当业的兴盛。但是,江西典当业的鼎盛期却是出现在清中后期。据《中国典当业的起源和发展》一书记载,清中后期,江西典当业发展十分迅速,尤以嘉庆年间最盛,典当铺最多时达到335家。


  这些当铺有的经营到了民国,如泰和县的“瑞丰”、宜丰县的“义泰当”。江西最晚关停的当铺是莲花县的“恒泰和”,关停时间是1948年。


  1948年是条终点线


  事实上,对于旧时的江西典当业而言,1948年是一条终点线。


  据史料记载,虽然典当业在明清时期有过辉煌期,可进入民国后,江西典当业的发展却道路坎坷。


  20世纪30年代,民国著名经济专家宓公干对中国各省的典当业做过一次翔实的调查。据调查结果显示,江西“至民国十五年全省典当已逐渐收歇。”同时期做论断的还有学者承考。据他调查,民国初年,江西有当铺共168家,而1926年后,江西各地当铺的数量急剧减少,几至绝迹。此外,《江西金融志》也明确记载:1948年底,江西已无典当行。


  至此,传统时代里的江西典当行终于走进了历史,直到1996年才得以恢复。


  今年1月30日,经过一年多的筹备,江西省典当行业协会在南昌宣告成立。江西省商务厅副厅长李青华在成立大会上表示,随着经营理念的不断创新,江西省典当行服务对象已由个人家庭发展到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典当物品由原来家庭贵重物品发展到汽车、住房等不动产等。可以说,如今的典当行和旧时的典当铺在经营上有很多明显不同。事实上,不同时期的典当行,在经营上都不可避免地有着不同时代的痕迹。


  典务票字暗藏玄机


  那么,旧时江西的典当行是如何经营的呢?是否真是巧取豪夺的代名词?


  在南昌经营典当多年的徐志江告诉记者,旧时的典当行确有遭人诟病的方面。首先是压价,故意贬低质押物的质量。当时有不成文的标准,一般衣物只按市价的二三成估价,即使是全新的衣服也只估价五六成;金银首饰按市价的七八成估价。又如,衣服等物的当票上会写上“破”、“烂”、“坏”、“蛀”等字,翡翠白玉写成“硝石”,鸡血、田黄石写成“滑石”,紫檀、花梨木等写成“杂木”。有些当铺还会在生意谈不成的当物上做暗记,如把一个袖子反叠,袖口朝下,其他当铺一看就明白,再估出的当价便不会高。此外,当铺还会在当票上注明“如遇天灾人祸或虫蛀霉烂鼠咬等情况,当铺一概不负责任”,故意推卸保管不力的责任。


  徐志江说,当户逾期不赎,就会被视为“满当”或“死当”,当铺可以变卖当物。


  典当也有闲旺之分


  据徐志江讲述,旧时江西典当分为典、当、质、押、代当五种类型。典的资本较大,贷额较大,质物较贵,期限较长,利率较低,并经官厅批准,领取营业执照。一般公办或银行兼营者称为“公典”。民国初年,南昌有仁裕、仁和、宝丰公典,资本均号称百万。1930年底以后开设的公典则多为银行兼营,如1934年南昌市立银行筹设的平民公典等。当,俗称当铺,无论资本、业务、管理等,格局均比典低,所受押物仅为动产。质,多系商店兼营,利用余存资金,质押金银、首饰、衣物等物品,期限较短,仅4个月左右。押,规模更小,多系秘密进行,利重期短。代当,一般多设于乡曲小邑,属于典或当的代理店。


  旧时典当也有闲旺之分。据《江西省金融志》记载,二三月间茶市发动,四五月间丝市兴起,资金需要紧急,为典当业放贷旺季。六月为闲月,七八九月之交新谷登场,粮食收获,是典当业还贷旺季。十月十一月平平,十二月一月最盛。所以有俗话说:春当秋赎。


  旧时典当业终被淘汰


  江西旧时典当业盛于明清,衰落于民国,既有外因也有内因。最重要的外因是战乱。民国以来,江西战乱频繁,姑且不论对典当行业的公开抢劫,就只“士兵强当,典当已穷于应付,至非请巡察到场弹压,不敢开门营业”。外因之二是近代金融组织的竞争。最主要的内因是满货亏损严重。很多人太穷,只当不赎,典当行里的当物难以脱销,资金周转不灵,无法继续经营。1926年北伐战争后,各典当满当之物因时局压迫,不得不忍痛按当本二三成出售,致使典当业破产严重。


  也有人认为旧时典当业管理方法陈旧,人才凋零,才被时代淘汰。民国著名经济专家宓公干曾撰文总结:“旧式典当业者,又墨守成规,不识时代潮流……对于顾客又多傲慢侮辱,以自促其灭亡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