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辽宁省典当行业协会唯一官方网站

您当前位置:辽宁典当网 >> 行业资讯 >> 典当新闻 >> 浏览文章

银行致力小微 典当的“狼”来了?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8日浏览量:来源:中国商网-中国商报典当融资导报 | 辽宁典当作者:夏 宇
  今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整合金融资源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而对于一些银行来说,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已经不是一种相应政策号召式的行动。在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等多面夹击之下,一些小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纷纷降低了向小微企业贷款的门槛,有的甚至干脆选择主动出击,通过调研周边小微企业甚至“扫街”的方式开发新的市场。过去被银行视作风险大不赚钱的小微贷业务已经成了不少中小银行竭力争夺的新土壤。
  
  而对于典当行业来说,虽然一直认为与银行的经营模式和服务对象有着一定差异,不存在比较直接的竞争,但在银行主动放低姿态开拓小微企业融资市场之时,也开始感受到了一些压力。
  
  银行放下“身段”
  
  在湖北武汉,一家成立不久的银行的基层工作人员每天一早就会带上宣传材料,到辖区各小企业走访,与企业主拉家常,并摸底信贷需求和业务情况。按照过去人们对银行高高在上的印象,这种做法显得颇为“接地气”。据介绍,这家小型银行自成立之初,就将省内的大型企业列出了名单,然后选择将这些企业“束之高阁”,转而全力拓展小微金融。该银行的董事长表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面向大企业的贷款竞争已经十分激烈,小银行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做工作,将贷款放出,额度对对方来说却几乎不值一提,无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而自己的贷款额度却也消耗殆尽,于是干脆战略性地放弃这些大型企业,转而扎根于周边的小微企业。
  
  为推动小微业务,这家银行打破银行等客上门的传统,制定了以分行为轴心画半径的策略,客户经理主动走出去实地调查,对城区、郊区的主次干道、商业区、街道、社区、市场、集镇等,根据门牌号采取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地毯式”的营销宣传。而正是通过这种细致入微的调研和挖掘,该银行掌握的辖区内大量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即便贷款抵押物可有可无,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然保持极低的水平。
  
  一位曾就职于某股份制银行的客户经理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向上面提到的这种“接地气”的工作方式,已经不是新鲜事儿。在银行工作期间,这位客户经理也曾根据工作需求下去对小微企业进行调研。“按照银行过去的思路,像那种家庭作坊式的小微企业无论经营还是财务管理都很原始,获得银行贷款的可能性很低。而通过工作人员一段时间的调研,对这些小微企业日常的经营状况就能获得比较清晰的了解,银行对客户的偿还能力也了然于胸,向他们贷款自然也就没有了障碍,甚至有时还能提前预计到对方的用款需求,做好第一时间放款的准备。”
  
  而在浙江,规模更大的浙商银行的思路也是异曲同工。据悉,这家银行不少客户经理的工作就是奔波在乡间地头。由于客户经理也是本乡人,对村民品性知根知底,并对各家种植各类果树、蔬菜的成本都心中有数。通过调查摸底,银行可对村民批量予以预授信。这种深入基层的工作带来的回报就是,今年上半年浙商银行的村民担保贷款余额9.9亿元,不良率仅为0.32%。
  
  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640亿贷款总量中有610亿投向小微和零售,招商银行“两小”贷款余额比年初劲增39%,民生银行小微贷保持月均增量过百亿的纪录,广发银行小微贷月均也达到100亿左右
  
  银行的优势
  
  在过去,对于银行来说,小微企业及农户抵押物的短缺往往是融资难的重要因素,而通过银行深入基层的调研外加一定的担保,信贷风险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把控。
  
  据浙商银行一位负责人介绍,在该行农村业务的担保方式上,只要求1-2名同村村民保证即可,无需提供抵押和担保公司保证。为保证贷款时效,该行将审批权下放到支行,只需两名客户经理和两名行长签字即可完成审批放款。
  
  而一家位于浙江的银行股份制也基于当地的信用文化进行了大胆创新,推出了“道义担保”。简而言之,道义担保就是父母对子女、夫妻间、亲戚间等相互进行担保的方式。这家银行的负责人指出,在摸清“三品三表”(三品即为人品、产品和抵押品,三表为电表、水表、海关报表),以及合理控制贷款额度的情况下,道义担保能有效降低信贷风险。在中国传统观念熏陶下,一个正常经营的企业主,不可能为了几十万元就抛家弃子。
  
  另外,如何对小微企业金融进行批量开发也是一个重要课题。据民生银行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该行对实现小微金融批量开发采用“一圈一链”思路。所谓“一圈”是指城市商圈,“一链”则是指围绕大型企业聚集,提供专业配套服务而形成的上游供应链、下游销售链。
  
  以一家市场为例,银行首先通过市场的管理方初步了解商务的经营状况和信誉,再为商户低价甚至免费提供POS机,在方便商户的同时,可以使银行更细致的了解到其经营状况。根据一段时间的研究计算,银行会针对不同经营品种的客户,按照销售规模、期限进行评估,打出A、B、C类,给予不同授信。
  
  在客户开发和风险把控的问题解决之后,银行就有了打“速度战”的资本,在放款时间上向客户“示快”,如招行打出两日放款,平安银行则喊出了最快一日放款;华夏银行采用“年审制”,不还旧也可借新;而民生银行则提炼出标准化的产品信贷审批流程,实行了“信贷工厂”审批模式。广发银行则早自2011年起,就致力于成为“最高效中小企业银行”,近日推出了“小企业金融快车”服务,试点“信贷工厂”,为小企业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体验。
  
  典当的狼来了?
  
  虽然长久以来,由于典当的贷款模式和服务对象与银行存在一定差异,不少人都觉得两者是“井水不犯河水”,但进入2013年以来,还是有业内人士感受到了来自银行的压力。
  
  一位典当企业的经营者就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今年以来,特别是进入下半年之后,已经有多次出现典当行客户被银行“抢走”的情况,甚至在采访当天就出现过一例。这位业内人士指出,典当行的主要服务对象都是一些不成规模的小微企业,这些客户都是银行所看不上的,这些企业大多是在银行屡屡碰壁之后,才会转而向小贷或典当等机构寻求融资。“而近来,一些过去被视为风险或鸡肋的小微企业也获得了银行的青睐。在有选择余地的情况下,银行的息费要低得多,很多时候也不需要抵押物,综合考虑下来融资成本比典当行要低廉很多,那么典当行在这方面几乎没有与银行竞争的能力。”
  
  而更让这位典当人士担心的是,过去这些在银行眼里没有资质的小微客户,往往都是典当行眼中的优质资源。“实际上,这些客户就是徘徊在银行的下游和典当、小贷等机构的上游之间,银行的信贷宽松一些,他们获得贷款的几率就会大一些。而当银行花大力气开发小微金融市场并降低门槛的时候,这些客户很自然地就被银行吸纳了。”
  
  不过,如果说因为优质客户流失就大呼“狼来了”似乎也有些言过其实。一位银行工作人员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即便银行大力拓展小微金融市场,能够被银行覆盖并有资格获得贷款的企业依然是小微企业中的九牛之一毛,仍有大量小微企业依然被银行拒之门外。这位工作人员同时指出,无论是产业链、商业圈,或者是单个的企业,银行要想对其进行比较充分的调研并给予授信,依然需要一个月至三个月乃至更长的时间。而这相对典当行“只要当物合适便可放款”这种灵活快速的基本经营方针还是太过于复杂和冗长。
  
  那么,面对银行放低“身段”所带来的新压力,典当行业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对应措施呢?广东珠江典当行总经理申又喜指出,长远来看,典当行业与银行经营模式的差异还是十分明显的,但一些大额、优质客户的流失也是行业所不能忽视的事实,在与银行直接争夺客户无胜算的情况下,还是应当通过做实小额动产质押和民品业务来为自己争取市场,毕竟这才是典当行业的基础。



  温馨提示:
  
  1、更多典当相关新闻请登录辽宁典当网(www.lndiandang.com)或关注“辽宁典当”(lndiandang)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2、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超级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名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
银行致力小微 典当的“狼”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