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费高于小贷 典当应先“知此知彼”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21日浏览量:来源:中国商网-中国商报典当融资导报作者:王菁菁
分享到:
日前,央行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30日,全国小贷公司数量达7398家。融资市场的争夺队伍正在日益扩大。而在典当业界看来,小额贷款公司的息费普遍低于典当行,在当前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据悉,为了应对竞争,有的典当行采取降息这一最直接的方式,与小贷拼起了“价格战”;有的则试图以压缩成本来抗衡。当息费比拼上略输一筹时,典当应该摆出怎样的姿态?
小贷利息更低
胡先生在上海某大型服装城经营服装批发生意,最近通过朋友的介绍,他接触上南方的一家服装制作商,并打算进一批新货来补充库存。
因为当前临近年底,各种节日、聚会频繁,胡先生认为,入手后的销路并不是问题。但由于此次进货属于“临时起意”,几十万元的资金周转成为一个现实问题。于是,他想到要用自己名下的一套房产作为抵押,寻求融资机构的帮助。
最终,胡先生从当地的一家小额贷款公司拿到了他所需要的这笔资金,“其实我也咨询过典当行,对比之下,还是小贷公司的利息更加便宜,而且放款的额度也更高一点。我预计自己在两三个月内就能还清贷款。”他说。
事实上,胡先生的话道出了当前融资市场的一个事实,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典当在息费高低方面优势比不过小贷已成为普遍现象。
据悉,在业务的同质化上,房产抵押是当前典当行和小额贷款公司最主要的“交集”,鉴定评估相对好拿捏、操作方便、利润大是众所周知的原因。对于典当行业而言,一直以来房地产典当都是“重头戏”,普遍看来能占据业务的“半壁江山”,相当一部分典当行甚至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的业务都是房地产典当。而对于小额贷款公司来说,除了第三方担保贷款、信用贷款以外,房产抵押贷款也是他们业务组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利息比典当行要低、放款的“层数”也更高,从这个角度分析,小贷公司在该领域的市场竞争中似乎要先胜一筹。
记者从北京、上海、江苏、福建等地了解到,如今房地产典当业务,以《典当管理办法》中规定月综合服务费不得超过当金的2.7%为限,综合费维持在2.5%左右的情况很常见。比较高的比如北京某些典当行,2.5%的综合服务费再加上0.5%左右的利息,基本能做到3%左右。然而,小贷公司的房产抵押贷款月息通常在1.8%至2%之间,更低一点的譬如月息1.6%甚至1.5%,也大有人在。
一方面是企业融资渴求巨大,另一方面,相对的低息也使得不少客户在选择的时候可能会更倾向于小贷公司。以上海为例,据悉,现在当地小贷公司的数量已经突破了100家,分散至上海的各个区县。有消息称,这些小贷公司的股东背景中不乏地产商的身影,当初这些小贷公司经营目标都是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不过当前,从事房地产贷款则演变为了业务大头,给当地300家左右的典当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放眼全国,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仅今年一季度,全国小贷公司的贷款余额就已达6357亿元,在这6000多亿的小贷放贷规模中,肯定有相当比例的房地产贷款,这个数据很难摸清。”有研究人士透露。
落差的背后
有分析指出,长期以来,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是一个“老大难”话题。在这种背景之下,息费的高低,是最简单也是最直接一种衡量标准,对于客户的选择和业务的成交与否起了一定的决定作用。为何小贷公司的利息普遍低于典当行,与两者的经营成本又有多大关系?
针对记者的疑问,北京市小贷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之所以小贷公司的房地产抵押融资业务利息能做得更低,主要还是受相关政策规定。据了解,正因为当初国家对于小额贷款公司的角色定位是服务于三农,所以不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是主管部门对于小贷公司业务的要求。以今年银行同期贷款年利率6%计算,小贷公司的年利率被限定在24%以内,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之下,其月息应当不超过2%。对比典当,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当中也没有综合费用一说。
在该负责人看来,运营成本并非当中的决定性因素。“正规的小贷公司也会有门店,也有专门的业务人员,拿北京的小贷公司为例,我们认为行业在业务操作、公司管理上一直是坚持得比较正规的。理论上看,规范程度越高,成本应该也越高,但明摆着有收取利息的限制,就不能不遵守。”
而在典当业内人士眼中,造成小贷公司与典当行息费上的“落差”,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恐怕还有更多的“深意”。
首先是小贷公司的注册资本普遍高于典当行。据了解,小贷公司的注册资本一般都在1亿元左右,两三亿元甚至5亿元的企业也不少见。而典当行的注册资本普遍在几千万元,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至1500万元左右。“假设同样的业务,小贷能放款1个亿,典当只能放款1000万元,收益肯定是不一样的。因此,典当必须考虑运营成本的问题,收得高才能维护运营。”北京汉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王贤军认为。
而且,注册资本不一样,放一笔同样的款项,背负的风险肯定也不尽相同。以高风险带来高利润衡量,典当的高息确实可以理解。
另外,在一些典当业内人士看来,归口金融行业管理,对服务对象的定位不同,也在某种程度上给小贷公司带来了一定的“便利”。“比如前段时间,为了防范外部风险,银监会发文严禁商业银行向典当行授信。然而事实上,对于小额贷款公司,其从商业银行融资的‘口子’并没有把得那么严,一些自身条件较好的小贷公司依然能从银行贷款。能够解决自身融资的难题,让资金运转流动性变得更强,那么息费低一点,薄利多销,他们比较容易做到。”江苏一位典当业界人士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更有人认为,典当的息费高,与一些经营者的固有思维也不无关系。“他们认为典当自古以来就是高利行业,所以息费高合情合理。”
没必要硬拼
当然,一些融资圈内人士指出,尽管随着利率市场化,连银行都已将贷款的下限放开,有的小贷公司将房产抵押的月利息降至1.5%并无可厚非,但从市场竞争的角度分析,如果典当行要一味地采用降低息费来应对,很容易引发不良竞争。
仍以上海为例,据悉,当地的小贷公司房产抵押月息基本在1.5%至1.8%左右,但典当行的房地产典当月综合费用在2.5%左右的都很多。随着竞争白热化,个别典当行也开始跟小贷公司打起了“利息战”。
当地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这样的竞争当中,不管是小贷公司还是典当行,利息都可以降至1.68%。不过,通常他们会与客户签订半年的合同,而且息费预收。以放款100万元为例,先拿掉6个月的息费,大概10万元左右,这样客户真正到手的贷款可能不到90万元,而且,即便是提前还款,这些利息是不会退还的。
“根据经验,一般以房产作为抵押贷款的客户,只需要用一个月资金的情况几乎没有。”这位业内人士说,“通常我们的做法是,第一个月按月来收取息费,从第2个月开始,息费按天算,客户可以按月先预交,等到他用完钱来还本金的时候,还剩多少天,我们就会退还多少。”
该人士表示,6个月的息费提前预扣,既不符合《典当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而且也会减少客户的实际资金需要,不利于客户的融资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鉴于息费高低是成本的一种反映,为了减少成本,还有一些典当行的经营者不惜减小店面,节约人力。
采访中有人算了一笔账,以京沪这样的一线城市为例,倘若在普通地段租一个100平方米的门店,保守估计年租金也得近50万元,但如果仅仅在写字楼租一间5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一年的租金成本也就10万元左右,而且光做房产,人员成本也能省下不少。
然而,在业界普遍看来,即便成本压缩、息费降低,并不意味着典当行就能坐等收钱了。特别是当前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并不明朗,“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风险不言而喻。
“无可否认,有临街门店的典当行开支会更大,但反过来讲,可以发展的业务空间也更多一点。多元化对于分散风险的益处显而易见。”上海一位资深典当经营者坦言。
认清优势
“实际上,在利率市场化成为趋势的今天,‘硬拼’或者逃避都不是明智的做法。认清自我,分清优劣,把握优势才能稳操胜券。”记者注意到,面对当前的“息费战”,不止一位典当业界人士保持着如此观点。
有分析人士向记者举例道,相比小贷公司,典当行的优势还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典当行业的历史悠久,尽管现代人对于其理解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但“普通人也许不知道小贷公司是干嘛的,说到典当行,却肯定知道能向其借钱,在直观反映上,典当行会更‘抢先一步’。”如果行业更加正视提高对自身的宣传,相信这种优势会表现得更为明显。
其次,普遍来看,小贷公司在人才的结构组成上,多为房地产从业背景,或者是融资相关专业出身,而典当行在除此之外,还网罗了珠宝鉴定、二手车评估、甚至股权、生产资料等等各个方面、有过不同行业从业经历的能手。这也保证了典当行在业务的拓展方面,会比小额贷款公司更加广泛和游刃有余。
还有,虽然两者分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也曾有行业人士就典当“管得太严”而抱有微词,然而从长远考虑,监管的严格能从一定程度上更加有效地防范风险。
“说实话,在不少地区,某些小贷公司也存在不规范操作的现象。比如明明规定月息不能超过2%,但看准客户急需用钱,他们会暗地以各种名目加收费用,超息放款,令客户也很无奈。”北京一位融资行业资深人士透露。
“站在客户的角度,除了希望融资机构能救急,也非常注重他们的操作是否正规。我之所以选择典当行,首先是因为了解到有《典当管理办法》作为法规上的保障,地位上不同于民间借贷;再就是打过几次交道后,感觉这家典当行的服务比较人性化,比较规范。因此只要成本合理,高一点或者低一点并不是那么重要。”采访中,一位企业主的话道出了相当一部分融资客户的心声。(记者王菁菁)
温馨提示: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超级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名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
据悉,为了应对竞争,有的典当行采取降息这一最直接的方式,与小贷拼起了“价格战”;有的则试图以压缩成本来抗衡。当息费比拼上略输一筹时,典当应该摆出怎样的姿态?
小贷利息更低
胡先生在上海某大型服装城经营服装批发生意,最近通过朋友的介绍,他接触上南方的一家服装制作商,并打算进一批新货来补充库存。
因为当前临近年底,各种节日、聚会频繁,胡先生认为,入手后的销路并不是问题。但由于此次进货属于“临时起意”,几十万元的资金周转成为一个现实问题。于是,他想到要用自己名下的一套房产作为抵押,寻求融资机构的帮助。
最终,胡先生从当地的一家小额贷款公司拿到了他所需要的这笔资金,“其实我也咨询过典当行,对比之下,还是小贷公司的利息更加便宜,而且放款的额度也更高一点。我预计自己在两三个月内就能还清贷款。”他说。
事实上,胡先生的话道出了当前融资市场的一个事实,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典当在息费高低方面优势比不过小贷已成为普遍现象。
据悉,在业务的同质化上,房产抵押是当前典当行和小额贷款公司最主要的“交集”,鉴定评估相对好拿捏、操作方便、利润大是众所周知的原因。对于典当行业而言,一直以来房地产典当都是“重头戏”,普遍看来能占据业务的“半壁江山”,相当一部分典当行甚至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的业务都是房地产典当。而对于小额贷款公司来说,除了第三方担保贷款、信用贷款以外,房产抵押贷款也是他们业务组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利息比典当行要低、放款的“层数”也更高,从这个角度分析,小贷公司在该领域的市场竞争中似乎要先胜一筹。
记者从北京、上海、江苏、福建等地了解到,如今房地产典当业务,以《典当管理办法》中规定月综合服务费不得超过当金的2.7%为限,综合费维持在2.5%左右的情况很常见。比较高的比如北京某些典当行,2.5%的综合服务费再加上0.5%左右的利息,基本能做到3%左右。然而,小贷公司的房产抵押贷款月息通常在1.8%至2%之间,更低一点的譬如月息1.6%甚至1.5%,也大有人在。
一方面是企业融资渴求巨大,另一方面,相对的低息也使得不少客户在选择的时候可能会更倾向于小贷公司。以上海为例,据悉,现在当地小贷公司的数量已经突破了100家,分散至上海的各个区县。有消息称,这些小贷公司的股东背景中不乏地产商的身影,当初这些小贷公司经营目标都是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不过当前,从事房地产贷款则演变为了业务大头,给当地300家左右的典当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放眼全国,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仅今年一季度,全国小贷公司的贷款余额就已达6357亿元,在这6000多亿的小贷放贷规模中,肯定有相当比例的房地产贷款,这个数据很难摸清。”有研究人士透露。
落差的背后
有分析指出,长期以来,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是一个“老大难”话题。在这种背景之下,息费的高低,是最简单也是最直接一种衡量标准,对于客户的选择和业务的成交与否起了一定的决定作用。为何小贷公司的利息普遍低于典当行,与两者的经营成本又有多大关系?
针对记者的疑问,北京市小贷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之所以小贷公司的房地产抵押融资业务利息能做得更低,主要还是受相关政策规定。据了解,正因为当初国家对于小额贷款公司的角色定位是服务于三农,所以不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是主管部门对于小贷公司业务的要求。以今年银行同期贷款年利率6%计算,小贷公司的年利率被限定在24%以内,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之下,其月息应当不超过2%。对比典当,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当中也没有综合费用一说。
在该负责人看来,运营成本并非当中的决定性因素。“正规的小贷公司也会有门店,也有专门的业务人员,拿北京的小贷公司为例,我们认为行业在业务操作、公司管理上一直是坚持得比较正规的。理论上看,规范程度越高,成本应该也越高,但明摆着有收取利息的限制,就不能不遵守。”
而在典当业内人士眼中,造成小贷公司与典当行息费上的“落差”,除了上述原因之外,恐怕还有更多的“深意”。
首先是小贷公司的注册资本普遍高于典当行。据了解,小贷公司的注册资本一般都在1亿元左右,两三亿元甚至5亿元的企业也不少见。而典当行的注册资本普遍在几千万元,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至1500万元左右。“假设同样的业务,小贷能放款1个亿,典当只能放款1000万元,收益肯定是不一样的。因此,典当必须考虑运营成本的问题,收得高才能维护运营。”北京汉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裁王贤军认为。
而且,注册资本不一样,放一笔同样的款项,背负的风险肯定也不尽相同。以高风险带来高利润衡量,典当的高息确实可以理解。
另外,在一些典当业内人士看来,归口金融行业管理,对服务对象的定位不同,也在某种程度上给小贷公司带来了一定的“便利”。“比如前段时间,为了防范外部风险,银监会发文严禁商业银行向典当行授信。然而事实上,对于小额贷款公司,其从商业银行融资的‘口子’并没有把得那么严,一些自身条件较好的小贷公司依然能从银行贷款。能够解决自身融资的难题,让资金运转流动性变得更强,那么息费低一点,薄利多销,他们比较容易做到。”江苏一位典当业界人士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更有人认为,典当的息费高,与一些经营者的固有思维也不无关系。“他们认为典当自古以来就是高利行业,所以息费高合情合理。”
没必要硬拼
当然,一些融资圈内人士指出,尽管随着利率市场化,连银行都已将贷款的下限放开,有的小贷公司将房产抵押的月利息降至1.5%并无可厚非,但从市场竞争的角度分析,如果典当行要一味地采用降低息费来应对,很容易引发不良竞争。
仍以上海为例,据悉,当地的小贷公司房产抵押月息基本在1.5%至1.8%左右,但典当行的房地产典当月综合费用在2.5%左右的都很多。随着竞争白热化,个别典当行也开始跟小贷公司打起了“利息战”。
当地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这样的竞争当中,不管是小贷公司还是典当行,利息都可以降至1.68%。不过,通常他们会与客户签订半年的合同,而且息费预收。以放款100万元为例,先拿掉6个月的息费,大概10万元左右,这样客户真正到手的贷款可能不到90万元,而且,即便是提前还款,这些利息是不会退还的。
“根据经验,一般以房产作为抵押贷款的客户,只需要用一个月资金的情况几乎没有。”这位业内人士说,“通常我们的做法是,第一个月按月来收取息费,从第2个月开始,息费按天算,客户可以按月先预交,等到他用完钱来还本金的时候,还剩多少天,我们就会退还多少。”
该人士表示,6个月的息费提前预扣,既不符合《典当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而且也会减少客户的实际资金需要,不利于客户的融资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鉴于息费高低是成本的一种反映,为了减少成本,还有一些典当行的经营者不惜减小店面,节约人力。
采访中有人算了一笔账,以京沪这样的一线城市为例,倘若在普通地段租一个100平方米的门店,保守估计年租金也得近50万元,但如果仅仅在写字楼租一间5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一年的租金成本也就10万元左右,而且光做房产,人员成本也能省下不少。
然而,在业界普遍看来,即便成本压缩、息费降低,并不意味着典当行就能坐等收钱了。特别是当前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并不明朗,“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风险不言而喻。
“无可否认,有临街门店的典当行开支会更大,但反过来讲,可以发展的业务空间也更多一点。多元化对于分散风险的益处显而易见。”上海一位资深典当经营者坦言。
认清优势
“实际上,在利率市场化成为趋势的今天,‘硬拼’或者逃避都不是明智的做法。认清自我,分清优劣,把握优势才能稳操胜券。”记者注意到,面对当前的“息费战”,不止一位典当业界人士保持着如此观点。
有分析人士向记者举例道,相比小贷公司,典当行的优势还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典当行业的历史悠久,尽管现代人对于其理解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但“普通人也许不知道小贷公司是干嘛的,说到典当行,却肯定知道能向其借钱,在直观反映上,典当行会更‘抢先一步’。”如果行业更加正视提高对自身的宣传,相信这种优势会表现得更为明显。
其次,普遍来看,小贷公司在人才的结构组成上,多为房地产从业背景,或者是融资相关专业出身,而典当行在除此之外,还网罗了珠宝鉴定、二手车评估、甚至股权、生产资料等等各个方面、有过不同行业从业经历的能手。这也保证了典当行在业务的拓展方面,会比小额贷款公司更加广泛和游刃有余。
还有,虽然两者分属于不同的主管部门,也曾有行业人士就典当“管得太严”而抱有微词,然而从长远考虑,监管的严格能从一定程度上更加有效地防范风险。
“说实话,在不少地区,某些小贷公司也存在不规范操作的现象。比如明明规定月息不能超过2%,但看准客户急需用钱,他们会暗地以各种名目加收费用,超息放款,令客户也很无奈。”北京一位融资行业资深人士透露。
“站在客户的角度,除了希望融资机构能救急,也非常注重他们的操作是否正规。我之所以选择典当行,首先是因为了解到有《典当管理办法》作为法规上的保障,地位上不同于民间借贷;再就是打过几次交道后,感觉这家典当行的服务比较人性化,比较规范。因此只要成本合理,高一点或者低一点并不是那么重要。”采访中,一位企业主的话道出了相当一部分融资客户的心声。(记者王菁菁)
温馨提示: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超级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名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