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黎明:家家房地产人人典当行 府谷陷资源魔咒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06日浏览量:来源:辽宁典当网作者:佚名
分享到:
近期,府谷煤炭行业走低,引发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并带来了债权人聚集讨薪、房价下跌一系列连锁反应。府谷是陕西省的资源大县,与内蒙、山西接壤,素有鸡鸣闻三省之称,因为煤炭资源丰富,一跃而成为全国百强县。除此之外,府谷还有西部十强、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全国金融生态先进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先进县等诸多让人目眩神迷的帽子。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被无数光环包裹的府谷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农业是主导产业。“府谷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苦菜。”这首曾经流传于陕晋两省的民谣,就是当时府谷贫穷落后的真实写照。直到2012年前后,才正式摘掉国家级贫困县,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得当地老百姓和地方政府,都累积了巨额的财富。
因资源而巨富的府谷,与邻省180公里以外的鄂尔多斯如出一辙,走上了一条相似的资源县发展魔咒:巨额财富从地下被挖出来,然后流进地下钱庄,再流进楼市,形成了从地下到地上的循环,基本上形成了“家家房地产,人人典当行”发展格局。
丰富的资源让鄂尔多斯和府谷聚集了巨额财富,使大规模的城市扩张成为可能,获得征地补偿款的农牧民们则在瞬间成为了百万富翁、千万富豪。富裕起来的农民,除了购车,便投向了房地产,或者涌入地下钱庄,造就了房地产投资和民间借贷的空前活跃。
经济繁荣时,这样的借贷可以毫无约束,打个白条,熟人介绍就能借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一旦某个环节的发展环境改变,资金链断裂,不仅会使部分人遭受损失,而且矿产、房屋等资产价格也会快速回落,带来区域性的“系统危机”。
大量的财富并没有给府谷造就多元的产业体系,政府资金和民间资金仍然大把投向能源、房地产和地下钱庄,反而加剧了一业独大,客观上对其他行业的投资造成挤出效应。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体系难以建立,使得当地的经济体系异常脆弱。
可见,府谷房地产业的繁荣,完全源于资金的大量涌入而形成的价格泡沫,既不是自身城市环境改善,也不是多元产业繁荣的结果。从城市环境看,府谷和其他欠发达地区的小县城没有太多的区别,居住环境嘈杂而拥挤,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式楼房矗立在道路两侧,一眼望不到头的运煤车穿城而过,黄土和煤渣子让这个县城看起来更显得破败。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人均GDP比肩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县城。这样的人居环境和单一的产业环境,有什么理由吸引更多的人和企业,来消化大面积的鬼城和空城呢?
府谷的发展靠资源起步、因煤而兴,但不可能永远靠着资源发展下去。放眼全球,我们难以找到仅凭能源就能实现城市持续繁荣的案例,如今也不再是工业时代的19世纪,一个大煤田,就能让伯明翰成为全球的制造中心之一。那么,资源型城市转型可能吗?被国人提及最多的转型榜样是德国鲁尔,鲁尔区以矿业和重工业闻名,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地,德国的工业化从这里起步,煤炭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达80%。鲁尔区的结构转型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前10年,理清思路、改造传统产业、奠定新产业发展硬件基础;中间10年,增加教育和研发投入,培养结构调整软实力;后20年,发挥各经济主体和地方的优势特点,培育新兴产业,逐步改良整个产业格局。
可见,鲁尔的成功转型,依赖的是教育和知识经济,以及完善的环境生态管理,而不是房地产业和民间借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