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纪念品涌至典当行求“掌眼”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0日浏览量:来源:北京日报(北京)作者:佚名
分享到:
前不久,一位顾客走进了阜成门的阜昌典当行,拿出一块镶有金片的玉牌,“假期我出去旅游,买了这个‘金镶玉’,当时要了八百块,您给看看值不值这个价吧。”鉴定人员肖跃峰仔仔细细地研究后说,“以这块玉牌的做工,市场价格一般在百元左右,不过俗话说‘玉石无价’,您买了它,也是种机缘。”
听到这样的劝慰,顾客本来绷起来的脸缓和了些,道谢后离开。“估计这位先生又是在旅游点‘全场一折’的幌子下被拉去的,从这个渠道买的东西质次价高的不少,昨天还有人拿了块劳力士表过来,说是前几天去东南亚买的,我一看,翻新的货要了个全新的价。对于这样的顾客,我们在给出判断的时候也要委婉些,照顾下他们的心情。”肖跃峰表示。
本月来,本市多家典当行都迎来了一批拿着旅游纪念品要求鉴定估价的顾客,其中,翡翠、彩色宝石所占比重最大。在这个过程中,上当受骗的顾客还不少:劣质玉料冒充上等货的、染色酸洗后的宝石假称是纯天然的、往玉石里添加有色油仿造祖母绿的,招数层出不穷,让大家防不胜防。
市民要鉴定,为什么选典当行呢?
“各大典当行这项服务基本上都是免费的,而且相对快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顾客的集中。”华夏典当行企划部负责人熊智说。记者拨通了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中心等几家鉴定机构的电话后了解到,在这些机构,每件物品都会收取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的费用,等候鉴定结果的时间甚至会长达三五天,在典当行却是“立等可取”,毫无花销。
鉴定费用只是一个因素,面对记者的问询,鉴定机构都反复强调“我们不分级,不断代,不估价。”而对于在旅游地“淘了宝”的顾客来说,自己“买没买贵”的重要程度,远远高于鉴定证书上的成分说明。而这类信息是他们在鉴定时拿不到的。有些顾客会专程跑到出售相似商品的柜台咨询,但是销售人员只掌握基本的知识,无法给出比较专业的建议。因此,典当行受到了“犯嘀咕”的旅游者的追捧。
“现在随着大家知识的不断积累,民间所说的‘玻璃冒充翡翠’的骗局越来越少了,纯粹的‘假货’实际上并不多,鉴定的主要目的是看出真伪,对平均花费不超过万元的普通市民意义不大。而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判断商品的质量和在市场中的大概层次,让他们心里有个数。”肖跃峰表示。现在各个典当行采取的一般方式都是以市场批发价格为起点,也会根据自身收购和出售的典当品,给出一个合理的价格区间,对顾客参考性比较大。
不过,在提供免费鉴定服务时,典当行的工作人员大多采取强光、放大镜等简单的检测手段,依靠的都是个人的经验。因此,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典当行能帮忙“把关”,但最重要的还是要采取多种渠道进行判断,必要的时候还应求助于专业的鉴定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