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辽宁省典当行业协会唯一官方网站

您当前位置:辽宁典当网 >> 行业资讯 >> 典当新闻 >> 浏览文章

创新“概念”延展 典当品牌建设注入新内容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12日浏览量: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又到岁末盘点时。回顾一年来典当业所经历的路,有迷茫、困惑与不得已,但更加不能忽视的是行业为此所做的努力。
  
  作为融资市场的一种有益补充,无论是资历还是经验,典当行业都可谓是走在同类机构的前列。因此,到了该理性回归的时候,别让悲观的情绪感染,闯过“瓶颈”会走得更加踏实。
  
  盈利水平有所下滑
  
  现象:盈利,是企业经营好坏最直接的印证。2014年,行业整体的盈利能力下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累计发放当金和典当余额的整体增速放缓二是具体到一些地方省市,相关统计数据也说明了这种态势。例如江浙地区可谓是典当行业发展的先行地区。但上海2014年上半年的典当企业在典当总额、业务笔数、应交税金上,同比与环比都出现了下降有据可查的还有宁波,2014年前三季度,该市典当企业盈利水平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另外,内蒙古自治区典当行业2014年上半年税后利润同比下降41.6%也是内陆省市中的一个典型。
  
  点评:盈利水平的下降有正常和非正常之分。正常之处在于这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必然和规律,不仅是典当,其他行业也是如此。
  
  至于那些“非正常”,同样还是在行业自身。有人说,典当是高风险行业,带来高利润在情理之中。不过从2014年的情况分析,高风险没变,但在非金融机构的融资市场中,受竞争影响、“三大块”业务比重难以打破等外围与自身因素制约,典当的高利润似乎开始动摇。这倒也从另一个角度提醒了典当行,不用盲目地去追求单笔业务的高利,“以量创价”或许是另一种选择二是分门别类地打好“客户牌”,依然值得业界在这方面再下工夫。
  
  创新“概念”有所延展
  
  现象:创新虽不容易,但2014年的典当业对于创新概念的认识有了突破性的改变,从单纯的发展新业务,目标逐渐转移到了提升服务、改进业务等方面。
  
  例如推行“体验式”服务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今年在京沪等地都有典当行尝试于此——考虑客户的心理感受,让业务操作的环境与细节更“人性化”。能否利用互联网做点什么,也是2014年典当业追求创新的又一大亮点。比如越来越多的典当行学会利用微信等平台推荐自身,甚至陆续有业内人士尝试联手互联网金融,助力典当绝当处置的探讨。除此之外,寻求业务的专业对接、主动调研目标群体、在绝当品销售的主题、方式、选址上动脑筋等等尝试今年依然在继续。
  
  点评:创新是“软实力”,它带来进步,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将创新简单看成推新业务,而条件有限又无法做到,其实是陷入了误区。
  
  2014年行业为创新所做的努力,特别是思路的转变,无疑是可喜的现象。一味守旧、偏执等考虑方式难以适应现代商业社会的发展。在感到“同质化”困惑的今天,认准并找到定位进行创新,不局限于表面与传统,说明行业发展正日趋理性。
  
  “地位”靠自己争取
  
  现象:要改变社会公众对典当行业的看法,在做好业务的基础上,也需要自身通过宣传等方式来积极主动争取。这是2014年在典当业界出现的又一种值得鼓励的态度转变。
  
  例如,在2014年各地行业协会先后组织的各类探讨会、研究会,以及行业培训中,邀请相关主管部门负责人、法律界人士、其他金融机构的资深人士、研究学者等做法已成常态。像2014年7月广州市典当行业协会与广州金融仲裁院共同举办的“典当实务与法律专题研讨会”,就邀请了法律专家、研究学者以及人大代表等人士参加上海典当业2014年上半年顺利结业的首期高管研修班,也是由行业协会与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联合主办。此外,2014年在上海、河北、河南、安徽等地,都有典当企业或个人获得了由相关政府部门或组织评选的诸如“诚信企业”等奖项。
  
  点评:“民众对典当总是存在认识误区”,这是典当人的普遍“心病”。当前的典当业发展比起旧时早已不能同日而语。但这种“不了解”,既有客观因素,更多的恐怕还是因为部分从业者的“闭关自守”。
  
  其实,在社会经济链条的运转中,所谓“独立”并不存在,因此主动性很重要。自己都不发声,怎么要求别人非得要了解你?让人了解、增强了解、彼此了解,不仅有助于解决典当业务操作中的实质性问题,不同思想、眼界的交流也能使从业者们获得更多信息与资源以装备“软实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行业协会的“承上启下”作用不容小觑。
  
  品牌建设注入新内容
  
  现象:2014年的典当业,在品牌化之路的开拓上不再局限于知名度提高和开分店的思路。除了原始的广告业务宣传之外,着力推广绝当品特卖,还时时宣传典当的鉴定评估实力,频繁露脸各类融资平台,并向中小企业传道授课,努力取得更多权威机构的专业认可,荣获各类赞誉和高度评价,积极投身和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更有甚者关注企业ISO认证、申请商标注册。可以说,随着典当的各项举动越来越丰富多彩,典当企业和行业的品牌建设也越来越多元化。
  
  点评:业界对未来的典当经营虽然早已提出了现代化、规范化、品牌化、连锁化的目标,但以往“四化”之路难见其进,与典当企业的态度不积极、思想老、套路旧不无关系。
  
  一个行业成熟和强大的表现之一,便是拥有众多的品牌企业。所以,典当在未来的品牌建设中,不光要增加企业广泛的知名度,而且还要有可靠的产品、优质的信誉、良好的形象,更要有悠久的企业文化、深厚的行业文明。这就不仅需要个体企业出类拔萃,更需要行业整体很优秀,这才能先服人后服众。
  
  更加注重日常业务细化
  
  现象:业界普遍认为,2014年的典当业已经迎来了企业洗牌和行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就这种态势来说,2014年的两种现象特别值得一提,一是企业普遍将目光更加集中在常规业务的细化、完善上二是在这样的认识之下,由协会牵头,为行业的“重量级”业务发展或者操作争取更加有利的生存环境。例如,浙江向当地高级人民法院积极争取为典当的财产保全担保减负,各地积极参与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相关研究等,都是值得业界琢磨的实例。
  
  点评:如今的典当业已不再像前两三年的高峰期时那般好高骛远,而是从细节和实际处着眼入手,积少成多,为自己的生存争取更多有利条件,正所谓细节决定成功。不过也需要注意的是,在细节的完善中,不能只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全盘考虑、系统研究,才有助于真正解决企业的经营难题。



温馨提示: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超级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名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
网贷行业遭遇“七年之痒” 2014有哪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