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村镇银行发展的思考及建议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01日浏览量:来源:金融时报作者:张虎 张心宇
分享到:
2006年12月20日,中国银监会下发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文件后,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打开新的一页,但因其市场定位和性质地位不同,在当前的发展中也显示出与其他金融机构明显的不同点,以江苏省农商行系统作为发起行设立的村镇银行为例,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出资占比高。江苏省农商行系统共有19家农商行作为发起行设立62家村镇银行,该62家村镇银行共有股本金41亿元,农商行作为发起人共出资22.5亿元,平均占比55%,其中占比最高的为82%,最低的为45%,主发起行出资占比高,全部为最大股东;二是营业网点少。62家村镇银行共有营业网点157个,平均2.5个,其中23家只有一个网点;三是从业人员多。62家村镇银行157个营业网点共有从业人员2933人,平均每个网点18.7人,村镇银行作为法人机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业人员较之正常银行业机构明显偏多;四是经营效益差。62家村镇银行共有各项存款余额220亿元,平均每家3.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249.6亿元,平均每家4亿元;存贷款余额均较低。至2014年末有15家亏损,金额约为近7000万元。
尽管村镇银行的设立对改变农村市场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状况起到促进作用,但毕竟是新生事物,目前在经营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与困难。
一是知名度低。村镇银行作为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在居民文化程度相对不高的县城、乡镇,客户在接受与认可上尚需时日。主要表现在客户对村镇银行的认识存在偏见,不少人将村镇银行视为有钱人开的私人银行。由于成立时间短、网点少,村镇银行品牌和声誉还相对较弱。二是创新能力弱。村镇银行目前主要是办理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利润来源主要为存、贷款的利差,少有理财产品、贴现等业务,创新能力弱,业务品种单一,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三是资金成本高。由于在金融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村镇银行存款利率一直维持在同业中较高水平,资金头寸不足时,主要通过向发起行拆借,资金成本高。四是优质客户少。由于组织资金成本相对较高,不得不提高贷款利率来维持利润,利率执行高,有议价能力的优质客户就不愿在村镇银行贷款,而是选择在利率相对较低的其他银行贷款,导致村镇银行信贷客户资源整体条件偏低,优质客户少。五是业务规模小。村镇银行结算和服务手段相对薄弱。
村镇银行设立的初始目的是为了填补农村金融市场的空白,与国有和区域性大银行实行交叉错位经营,更好地服务农村及乡镇经济。如何使村镇银行健康有序发展,达到设立的初始目的呢?
笔者有几点建议。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允许村镇银行开办财政性资金业务,允许财政性资金在村镇银行开户,增大村镇银行支农实力;出台激励政策,建议对村镇银行实行长效的税收减免和各种优惠政策。二是完善法人治理。村镇银行规模小,公司治理存在薄弱环节,董事会、监事会运作不够正常,所以要完善法人治理,真正建立董、监事的履职评价考核制度,不能使村镇银行的管理层和运营层成了发起行的“傀儡”经营者,或为发起行大股东的“高级打工者”,要从体系上保证其健康发展;三是加强经营管理。以错位竞争确定差异化市场定位,构建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框架,加快产品创新、科技投入、网点建设,坚持本土化队伍建设,形成自身的企业责任、合规、风险文化,促进业务快速发展;四是严格风险防范。研究探索对不同风险、不同业务、不同地区的差别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垂直化和分散化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温馨提示: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明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