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当业务操作风险
一、风险的概念
(一)什么是风险
经济学意义上的风险,通常是指某种不利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也就是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典当行的业务风险是指典当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决策失误、客观情况变化或其他原因,使典当资产收入、信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二)风险管理的概念
是指通过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分析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控制风险,用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综合处理风险,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方法。
二、违法违规经营风险
指典当行工作人员不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违反政策规定操作,使典当行蒙受法律法规的惩治带来的风险。
非法高息集资,变相吸收存款;
高利盘剥当户、用暴力手段强迫当户赎当;
收当国家禁止典当的物品(包含赃物)。
这些都会引发法律法规处罚和制裁,给企业造成经营风险。
分析:该风险在操作程序上,主要表现在交当和验当两个环节。
如果当户所交当物是《办法》明文禁止的,或者明知当物有赃物嫌疑,为贪图暴利铤而走险,甚至和犯罪分子勾结恶意收赃、销赃,这些违法违规操作,轻者经济处罚,重者吊销典当经营许可证,勒令关门,甚至个人还要承担刑事法律责任。
三、收当风险
指典当行从业人员因缺乏专业技能培训,业务素质不高,鉴定评估水平较低,造成收当环节把关不严,病从口入,给典当行带来直接经济损失的风险。
该风险在操作程序上主要表现在“验当”环节,它包括三种情况:
1、收假
即当户以假冒真,拿来假货典当。
假钻石、假画、假黄金、假项链等这是假货之类;
假房地证、假车牌(套牌)、假身份证、假结婚证等假手续。
以假当真,都是骗当和诈当。因而在收当金银饰品,文物艺术品时,一定要请专家“把脉”,一旦自己不小心“走眼”,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收错
即当户交当的当物虽是真货,但由于其品相、质地、性能等大打折扣,其现实价值与原价相距甚远,而典当估价人员因误信其原价值之高而收错,导致“物无所值”。
3、收偏
即典当行收当自己不熟悉的当物,造成当物种类中出现偏门、冷门,一旦绝当,无法变现。
一些典当行为了扩大规模,采取多元化经营的策略,什么黄金首饰、家用电器、五金百货、钢材电缆、古玩字画、珠宝玉器、房产、股票等等一应俱全,有些行业自己熟悉,但有些行业自己从未涉足,一味贪大求全,肯定会吃亏上当。
市场经济的规则是整个市场不断细分,划分越来越细,随之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典当经营也要找准市场定位,走专业化道路,突出自己的典当品种和典当特色。
四、绝当物变现风险
指典当物品出现绝当后,绝当物品在处理过程中,再次进入市场流通的难易程度而带来的风险。包括两方面:市场价格原因和过户手续原因。●价格原因分析:
(一)“两高一低”,即估价过高,折当率过高,出现绝当后,其变现率低。
分析:典当发放的当金较高,收取的利息费用较高,且容易和当户达成协议,但隐含的市场风险较大。
(二)“两低一高”,即估价过低,折当率过低,出现绝当后其变现率较高。
分析:典当发放的当金较低,收取的利息和费用较低,且容易挫伤当户积极性,但隐含的市场风险较小。
手续原因分析:
(1)机动车绝当
当户不配合,没有原身份证件和当事人不到场,不能办理过户手续。
(2)房地产绝当过户手续
当户不配合,不能协议抵债、变卖或委托拍卖,收回现款,为买受人办理过户。
五、职业道德风险
指典当行工作人员违反典当行各项规章制度,个人道德品质恶劣,利用职务之便,以牺牲典当行利益为代价来谋取个人私利,从而给典当行带来各种损失的风险。
主要表现:内外串通有意高估,超额发放当金;免除抵押、质押条件,发放人情信用当款;在业务中搞地下交易,暗拿回扣、佣金,造成典当行利润流失。
该风险存在于典当业务操作上的任一环节,但并非每一环节都会出现此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