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提供当物典当的法律效力问题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14日浏览量:来源:楚华典当研究所作者:姚浩
分享到:
《典当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本办法所称典当,是指当户将其动产、财产权利作为当物质押或者将其房地产作为当物抵押给典当行,交付一定比例费用,取得本金,并在约定期限内支付当金利息、偿还当金、赎回当物的行为”,根据该定义,有人认为只有在当物属于当户所有时,才是《典当管理办法》意义上的典当,如果当户以第三人所有的财产典当,不论是否取得第三人的同意,都不认为是严格意义上的典当,甚至认为这种所谓的“典当”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根据这种观点,将会直接导致典当行为无效,并直接影响抵(质)押的效力,因为典当主合同无效,抵(质)押合同作为典当合同的从合同同样无效,典当行将会面临当金本金都无法收回的风险。笔者将此种风险称之为认识风险,因《典当管理办法》作为部门规章,其法律效力层次较低,物权法又未对典当进行专门的规定,使得这种认识风险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关于此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从典当的本质看,第三人提供当物并不存在法律障碍
关于典当的本质,《典当管理办法》并未正面直接予以回答。我们只能从《典当管理办法》以及主管部门的函复来论证。
1、《典当管理办法》规定
《典当管理办法》第三条有两层含义:当户提供抵(质)押物给典当行;当户交付一定比例费用,取得当金,并在约定期限内支付当金利息、偿还当金、赎回当物。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可以对典当的本质予以界定:典当即抵(质)押借款。另,《典当管理办法》第三十条规定,当票是典当行与当户之间的借贷契约,从这一规定,也可以得出典当的本质即抵(质)押借款的结论。
2、主管部门的函复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新疆昌吉州百惠典当有限责任公司房屋抵押典当纠纷有关问题的意见》(商办建函[2007]55号)直接将典当行界定为:典当行是经国家批准设立,以抵押和质押方式向企业和个人提供融资服务的特殊企业。那么典当就是以抵押和质押方式向企业和个人提供融资,即典当的本质为抵(质)押借款。
既然典当的本质是抵(质)押借款,那么当物是由当户本人提供还是由第三人提供又有什么分别?
(二)从典当定义本身看,第三人提供当物并不存在法律障碍
《典当管理办法》第三条仅规定的是当户将其动产、财产权利作为当物质押或者将其房地产作为当物抵押给典当行,并未明确规定当物必须是自有的。
《典当管理办法》作为部门规章,其法律效力层次底下,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对典当合同效力产生影响层次的法仅仅指法律及行政法规,不包括部门规章。即使部门规章中有禁止性规定,也不会影响到典当合同的效力,其法律后果仅仅可能是典当行承受行政处罚(当然这种行政处罚必须有明确规定)而已。《典当管理办法》并未规定此种行政处罚,典当行也不会承受这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三)从典当行的经营范围看,第三人提供当物并不存在法律障碍
根据《典当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典当行可以从事典当方面业务主要是动产质押典当业务、财产权利质押典当业务、房地产(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房地产或者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在建工程除外)抵押典当业务,第二十六条禁止典当行从事典当的业务是动产抵押业务和发放信用贷款,即典当行不得做动产抵押业务以及发放信用贷款,并无禁止由第三人提供当物的情形。
(四)从抵(质)押担保的功能看,第三人提供当物并不存在法律障碍
债权人之所以接受抵(质)押物作为债权的保障,关键就在于当债务人不能按约定偿还或支付价款时,可以对抵(质)押物进行变卖、拍卖或折价以优先受偿,换言之,抵(质)押物的最大功能就在于其具有交换价值。而要具有交换价值,首先抵(质)押物就需要进行交换(即处置),除法律本身规定某些抵(质)押物不能交换或限制交换外,只要取决的是提供抵(质)押物的人是否具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并非只有所有权人才具有处分权能,那些经所有人人许可而具有处分权的第三人同样有权决定对抵(质)押物进行交换(即处置)。从这一层次而言,第三人授权当户具有处分当物的权能,并不影响典当行对抵(质)押物交换价值的实现,也不存在任何法律障碍。
(五)从司法实践看,第三人提供当物并不存在法律障碍
关于由第三人提供当物典当法律效力问题,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判例的形式已明确确认其法律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在陆丰市陆丰典当行与陈卫平、陈淑铭、陆丰市康乐奶品有限公司清算小组、第三人张其心土地抵债合同纠纷案一案中认为“本院认为,典当行持有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其经营范围有为非国有中、小企业和个人办理质押贷款的业务,是经批准合法成立的金融机构。尽管陈卫平向典当行借款是以康奶公司取得土地的合法手续作为抵押,但不违反有关法律的禁止性规定。虽然该土地抵押未向有关部门办理抵押登记,但仅不发生对抗第三人的法律效力,并不为此影响典当行与陈卫平、陈淑铭所签典当协议合法有效”,详见最高人民法院(2006)民二提字第10号民事判决书。
(六)第三人提供当物典当应注意的问题
典当行应对第三人对当物是否具有所有权以及处分权进行审核。若第三人也不是所有权人,就应审核第三人是否得到所有人的许可,审查其处分权能之授权委托书,此种情形典当行应按照尽职调查的要求与所有权人本人进行核实。
另外,还要注意,当物是否为共有财产,存在共有人的尤其是夫妻共同财产或者无法区分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要取得夫妻另一方的声明和保证。
(七)典当行规避本问题的做法
一些典当行注意到了《典当管理办法》第三条的规定,采取了回避该问题的操作方法:由第三人直接作为当户典当。但是由第三人直接作为当户典当,第三人将会直接承担当金本金、利息、综合费、违约金、预期利息、损害赔偿金的偿还义务,以及承担典当合同项下的保险、保管、评估、登记、公证等费用,甚至还要承担诉讼费、律师费、评估费、执行费、拍卖费、过户费、税费等一系列费用,这些费用加起来甚至可能超过第三人财产价值,这远远超出了第三人的预期。第三人的预期本来很单纯,即为借款人向典当行借款提供抵(质)押担保,在此种情形下,第三人承担的责任仅仅限于抵(质)押物的价值,若借款人不能偿还,致使典当行处置抵(质)押物以清偿债务,第三人承担责任不会超过抵(质)押物价值本身,第三人还可依据委托担保合同向借款人追偿。而现在第三人直接作为当户身份出现,所有的义务名义上将会由第三人直接承担,这种义务甚至超出抵(质)押物的价值,一方面使得第三人承担了更大的义务,另一方面使得第三人与实际借款人之间产生复杂的法律关系,第三人的风险更是难以防控。正因为如此,这种方式不会受到第三人的欢迎,其直接结果就是第三人不会接受以自己作为当户这种操作方式,使得典当行的业务减少。因此,此种操作方式并不是解决本问题的最好方法。
综上所述,第三人提供当物典当,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司法实践上,都不存在法律障碍,典当行没有必要非得要求当物所有权人与当户本人保持一致,避免此认识上的误区,对业务的开拓将会有更大的空间。
温馨提示:
1、更多典当相关新闻请登录辽宁典当网(www.lndiandang.com)或关注“辽宁典当”(lndiandang)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2、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超级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名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
(一)从典当的本质看,第三人提供当物并不存在法律障碍
关于典当的本质,《典当管理办法》并未正面直接予以回答。我们只能从《典当管理办法》以及主管部门的函复来论证。
1、《典当管理办法》规定
《典当管理办法》第三条有两层含义:当户提供抵(质)押物给典当行;当户交付一定比例费用,取得当金,并在约定期限内支付当金利息、偿还当金、赎回当物。根据这一定义,我们可以对典当的本质予以界定:典当即抵(质)押借款。另,《典当管理办法》第三十条规定,当票是典当行与当户之间的借贷契约,从这一规定,也可以得出典当的本质即抵(质)押借款的结论。
2、主管部门的函复
《商务部办公厅关于新疆昌吉州百惠典当有限责任公司房屋抵押典当纠纷有关问题的意见》(商办建函[2007]55号)直接将典当行界定为:典当行是经国家批准设立,以抵押和质押方式向企业和个人提供融资服务的特殊企业。那么典当就是以抵押和质押方式向企业和个人提供融资,即典当的本质为抵(质)押借款。
既然典当的本质是抵(质)押借款,那么当物是由当户本人提供还是由第三人提供又有什么分别?
(二)从典当定义本身看,第三人提供当物并不存在法律障碍
《典当管理办法》第三条仅规定的是当户将其动产、财产权利作为当物质押或者将其房地产作为当物抵押给典当行,并未明确规定当物必须是自有的。
《典当管理办法》作为部门规章,其法律效力层次底下,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对典当合同效力产生影响层次的法仅仅指法律及行政法规,不包括部门规章。即使部门规章中有禁止性规定,也不会影响到典当合同的效力,其法律后果仅仅可能是典当行承受行政处罚(当然这种行政处罚必须有明确规定)而已。《典当管理办法》并未规定此种行政处罚,典当行也不会承受这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三)从典当行的经营范围看,第三人提供当物并不存在法律障碍
根据《典当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典当行可以从事典当方面业务主要是动产质押典当业务、财产权利质押典当业务、房地产(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房地产或者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在建工程除外)抵押典当业务,第二十六条禁止典当行从事典当的业务是动产抵押业务和发放信用贷款,即典当行不得做动产抵押业务以及发放信用贷款,并无禁止由第三人提供当物的情形。
(四)从抵(质)押担保的功能看,第三人提供当物并不存在法律障碍
债权人之所以接受抵(质)押物作为债权的保障,关键就在于当债务人不能按约定偿还或支付价款时,可以对抵(质)押物进行变卖、拍卖或折价以优先受偿,换言之,抵(质)押物的最大功能就在于其具有交换价值。而要具有交换价值,首先抵(质)押物就需要进行交换(即处置),除法律本身规定某些抵(质)押物不能交换或限制交换外,只要取决的是提供抵(质)押物的人是否具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并非只有所有权人才具有处分权能,那些经所有人人许可而具有处分权的第三人同样有权决定对抵(质)押物进行交换(即处置)。从这一层次而言,第三人授权当户具有处分当物的权能,并不影响典当行对抵(质)押物交换价值的实现,也不存在任何法律障碍。
(五)从司法实践看,第三人提供当物并不存在法律障碍
关于由第三人提供当物典当法律效力问题,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判例的形式已明确确认其法律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在陆丰市陆丰典当行与陈卫平、陈淑铭、陆丰市康乐奶品有限公司清算小组、第三人张其心土地抵债合同纠纷案一案中认为“本院认为,典当行持有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其经营范围有为非国有中、小企业和个人办理质押贷款的业务,是经批准合法成立的金融机构。尽管陈卫平向典当行借款是以康奶公司取得土地的合法手续作为抵押,但不违反有关法律的禁止性规定。虽然该土地抵押未向有关部门办理抵押登记,但仅不发生对抗第三人的法律效力,并不为此影响典当行与陈卫平、陈淑铭所签典当协议合法有效”,详见最高人民法院(2006)民二提字第10号民事判决书。
(六)第三人提供当物典当应注意的问题
典当行应对第三人对当物是否具有所有权以及处分权进行审核。若第三人也不是所有权人,就应审核第三人是否得到所有人的许可,审查其处分权能之授权委托书,此种情形典当行应按照尽职调查的要求与所有权人本人进行核实。
另外,还要注意,当物是否为共有财产,存在共有人的尤其是夫妻共同财产或者无法区分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要取得夫妻另一方的声明和保证。
(七)典当行规避本问题的做法
一些典当行注意到了《典当管理办法》第三条的规定,采取了回避该问题的操作方法:由第三人直接作为当户典当。但是由第三人直接作为当户典当,第三人将会直接承担当金本金、利息、综合费、违约金、预期利息、损害赔偿金的偿还义务,以及承担典当合同项下的保险、保管、评估、登记、公证等费用,甚至还要承担诉讼费、律师费、评估费、执行费、拍卖费、过户费、税费等一系列费用,这些费用加起来甚至可能超过第三人财产价值,这远远超出了第三人的预期。第三人的预期本来很单纯,即为借款人向典当行借款提供抵(质)押担保,在此种情形下,第三人承担的责任仅仅限于抵(质)押物的价值,若借款人不能偿还,致使典当行处置抵(质)押物以清偿债务,第三人承担责任不会超过抵(质)押物价值本身,第三人还可依据委托担保合同向借款人追偿。而现在第三人直接作为当户身份出现,所有的义务名义上将会由第三人直接承担,这种义务甚至超出抵(质)押物的价值,一方面使得第三人承担了更大的义务,另一方面使得第三人与实际借款人之间产生复杂的法律关系,第三人的风险更是难以防控。正因为如此,这种方式不会受到第三人的欢迎,其直接结果就是第三人不会接受以自己作为当户这种操作方式,使得典当行的业务减少。因此,此种操作方式并不是解决本问题的最好方法。
综上所述,第三人提供当物典当,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司法实践上,都不存在法律障碍,典当行没有必要非得要求当物所有权人与当户本人保持一致,避免此认识上的误区,对业务的开拓将会有更大的空间。
温馨提示:
1、更多典当相关新闻请登录辽宁典当网(www.lndiandang.com)或关注“辽宁典当”(lndiandang)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2、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超级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名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