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辽宁省典当行业协会唯一官方网站

您当前位置:辽宁典当网 >> 行业资讯 >> 典当研究 >> 浏览文章

银行业发展困境与战略重构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09日浏览量:来源:辽宁典当网作者:周宗安 
  摘要: 金融改革既涉及加快推进汇率和利率市场化的问题,又涉及落实金融监管改革措施和稳健标准、完善监管协调机制的问题。当前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不仅面临巨大的外部困境,而且面临来自自身的生存压力。因此,合理规划我国银行业发展的顶层设计,重构其经营战略,就显得尤为必要。重构银行业发展战略,应从四方面着手:拓展资本补充渠道,保证资本充足率;调整业务格局,推进产品创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风险防范;加快银行业监管改革,完善监管制度和框架。
  
  关键词: 银行业,金融改革,风险防范,公司治理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金融改革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涉及放宽民营银行的市场准人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问题,又涉及大力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的问题;既涉及加快推进汇率和利率市场化的问题,又涉及落实金融监管改革措施和稳健标准、完善监管协调机制的问题。然而,当前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不仅面临巨大的外部困境,而且面临来自自身的生存压力。因此,合理规划我国银行业发展的顶层设计,重构其经营战略,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现阶段银行业发展的外部困境
  
  现阶段银行业发展的外部困境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资本监管新规加大补充资本的压力
  
  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资本监管新规,给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资本补充压力。一是新规将三级资本划分变更为两级资本,并对资本质量作了更严格的界定,调整剔除了不合格资本工具;二是明示了充足率最低要求,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总资本充足率设定5%和8%的下限要求,并建立动态递增机制;三是提出了流动性覆盖比率和净稳定资金比率以加强流动性管理:四是设立逆周期资本缓冲和资本留存缓冲以提高商业银行在危机中的恢复力;五是引入杠杆率指标,把控银行风险。这一系列高标准的监管指标,迫使商业银行必须进行有效的资本补充。
  
  (二)利率市场化趋势收紧利润空间
  
  随着2012年6月8日和7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两次不对称降息,以及2013年7月19日的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标志着利率市场化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从短期看,利率市场化使银行的“利差保护”被打破。存款利率的被迫上浮和贷款利率的不得已下浮,迫使银行的存贷利差和利润空间大大收缩。以一年期存贷款为例,2012年6月8日降息前,存贷款利率分别为3.5%、6.56%,直接利差为3.06个百分点。经过两次降息后,假定一年期的贷款利率下浮30%至4.2%,一年期存款上浮10%至3.3%,利差仅为0.9个百分点。从长期看,随着利率管制的完全放开,银行业将成为完全竞争行业,利率将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银行的总资产、净利差会进一步下降。
  
  (三)互联网金融倒逼传统银行业改革
  
  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元年,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宝宝军团对传统银行业的存款业务形成了较大冲击。互联网金融低门槛、高收益、便利性的特性冲击着银行业的传统业务,迫使银行业不得不重新审视其战略布局,规划其业务部署,转变其发展模式。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网络基金销售异常火爆,以“余额宝”和“理财通”为代表的基金销售成为广大低收入群体的理财法宝。截至2014年3月底,“余额宝”规模突破5400亿元,用户数超过8200万人:“理财通”2014年1月22日登录微信平台,4月底规模已突破800亿元,日流入资金量平均可达7.27亿元。二是互联网支付深入各行各业。截至2013年底,支付机构共处理互联网支付业务153.38亿笔,金额总计达9.22万亿元。互联网支付业务的应用范围也从网上购物、缴费等传统领域,逐步渗透到基金理财、航空旅游、教育、保险、社区服务、医疗卫生等。三是网络借贷发展迅速。2013年末全国范围内活跃的P2P网贷平台已超过350家,累计交易额超过600亿元。阿里金融旗下三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1500亿元,累计客户数超过65万家,贷款余额超过125亿元。
  
  (四)民营银行挤压银行业的市场空间
  
  2013年8月,苏宁率先表示正筹办民营银行,民间资本入主民营银行的热潮此起彼伏。目前已有超过35家带有“银行”字样的企业名称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核准,超过30家的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参股民营银行的公告。可见,民营资本进入银行领域巳势如破竹,使得原本就竞争激烈的银行领域更加“水深火热”,传统的银行业务受到较大冲击。
  
  一、现阶段银行业自身的生存压力
  
  当前银行业自身发展所面临的生存压力,可以用《2014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的相关数据加以有效佐证。
  
  (一)资产负债增速放缓,存贷款损失严重
  
  截至201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均有增长,但增速同比分别下降4.63个百分点和4.8个百分点。存款和贷款在总额增长的情况下,增速同比分别下降0.56个百分点、1.76个百分点。资产和负债、存款和贷款增速的放缓与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
  
  (二)不良贷款率上升,资产质量略有下降
  
  截至201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1.18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49%。其中,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921亿元,比2012年末增加99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不良贷款的快速上升不仅限制了银行业务的开展,导致其盈利的下降,而且对银行资本提出了更高的补充要求。
  
  (三)资本充足率较高,但未来资本缺口压力大
  
  截至2013年来,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2.210/0,同比下降0.29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7.58万亿元,核心一级资本净额占核心资本净额的81.62%,资本质量处于较高水平。但据测算,我国16家上市银行短期内存在约3000亿-4000亿元的一级资本缺口,未来10年银行业资本补充压力仍然较大。
  
  (四)盈利增速放缓,发展转型迫在眉睫
  
  2013年银行业实现净利润1.74万亿元,同比增长15.23%,增速下降5.47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为1.22%,与2012年末持平,资本利润率为18.52%,同比下降0.52个百分点。银行业净息差为2.75%,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中间业务收入占比15.87%,同比上升1.28个百分点。可见,银行业所面临的市场机制和经营环境正在发生显著变化,主要依靠利差和信贷增长的传统盈利模式将不可持续,亟待加速转型。
  
  (五)同业业务扩张迅速,存在风险隐患
  
  2009年初至2013年末,银行业纳入存放同业、拆出资金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项下核算的同业资产从6.21万亿元增加到21.47万亿元,增长246%,是同期总资产和贷款增幅的1.79倍和1.73倍:纳入同业存放、拆人资金和卖出回购金融资产项下核算的同业负债从5.32万亿元增加到17.87万亿元,增长236%.是同期总负债和存款增幅的1.74倍和1.87倍。由于同业业务多是短借长贷,资产负债结构对利率风险敞口十分灵敏,存在较大风险隐患。
  
  (六)表外业务与理财业务发展迅速,潜在风险较大
  
  截至2013年末,银行业表外业务余额57.7万亿元,比2012年末增加9.05万亿元,增长18.6%。其中,67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计划规模达10.9万亿元,周比增长46%,银行业理财产品余额9.5万亿元,比2012年末增加2.8万亿元。表外业务的发展致使不良资产从表内转移至表外,产品“刚性兑付”的现象频频发生,信贷风险透明度大大降低。
  
  三、当前银行业发展战略的重构
  
  重构银行业发展战略,应从四方面着手。
  
  (一)拓展资本补充渠道,保证资本充足率
  
  一是积极开发外部融资渠道。未上市的小银行可以通过公开上市募集资本金,并吸引战略投资者;已上市的大银行可以通过***上市公开募集资金;二是选择发行减记债、可转债等二级资本工具补充附属资本,并逐渐剔除先前发行的不合格次级债;三是随着优先股试点工作逐步开展,借助优先股来补充资本。
  
  (二)调整业务格局,推进产品创新
  
  一是逐步由以信贷资产为主转变成信贷资产和非信贷资产并重,以提高资产的综合盈利水平:二是压缩传统负债业务,拓展新型业务,实现由以利差收入为主转变为利差收入和中间业务、理财业务收入并重;三是强化普惠金融态势,推进机构布局下沉、服务重心下移,以“三农”、小微企业和城乡中低收入居民为重点,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和方式,提高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实现经营模式的差异化、特色化;四是借助互联网扩宽业务渠道,大力推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和社区银行等新型渠道,构建机构网络新布局;五是进一步放宽外资银行、民营银行入主门槛,充分释放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试验区、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带动和示范功能。
  
  (三)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风险防范
  
  一是把好股东关口,重点关注入股企业合规性、主业显著性及其资本补充能力;二是健全“三会一层”的治理结构和制衡有效、激励兼容的运行机制,促进各治理主体规范高效地行使权力、履行义务;三是改进绩效考核体系,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摒弃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四是优化内部风险防范机制,逐步由事后防控转变为事前防控,提高风险预警,确保资金安全。
  
  (四)加快银行业监管改革,完善监管制度和框架
  
  一是针对不同类型银行的特点,完善分类监管框架;二是坚持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监管相结合,构建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监管制度框架;三是发挥金融监管协同效应,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加强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政策协调,杜绝监管套利,减少监管摩擦。
  
  作者:周宗安
  
  出处:《改革》
  
  单位:山东财经大学泰山金融研究中心



温馨提示: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超级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名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召开典当专题房地产抵押登记协调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