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当行业盈利下滑 是否继续“押宝”房地产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15日浏览量:来源:中国商报作者:王菁菁
分享到:
商务部官方网站日前发布的2014年全国典当经营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典当企业积极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业务结构保持稳定。在累计发放当金、典当余额等数据上也有一定增长。而就在这些数据出炉的前后,一些地区也陆续公开了当地的典当经营状况。推敲这些数据,还是能给典当行业带来一些启示。
放贷更加谨慎
据悉,2014年,全国典当业累计发放当金3692.1亿元,同比增长10.7%。房地产典当业务、动产典当业务和财产权利典当业务分别占所有典当业务的52.4%、29.8%和17.8%。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典当企业7574家,同比增长10.8%。全国典当余额为1012.7亿元,同比增长16.9%。
不难看出,整个2014年,全国典当行业整体上仍然保持着平稳增长的态势,但通过数据对比,增长速度的下滑还是让业内普遍感受到了竞争的严峻。
例如对比前两年的全年数据,据全国典当行业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显示,2013年全国典当行业累计发放当金3336亿元,同比增长24.7%。2013年底,全国典当余额866亿元,同比增长28.1%。而在更早前的2012年,截至2012年底,全国典当企业典当余额706.1亿元,同比增长29.5%;全年营业收入118.8亿元,同比增长19.4%。对比三年的增长幅度不难发现,全国累计发放当金的增速明显下滑,2013年的增速还有24.7%,而2014年则只有10.7%。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三年中,全国典当企业的数量一直保持着10%以上的增长。例如2012年,全国典当企业的数量是6084家,同比增长16.2%;2013年,纳入全国典当行业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典当企业数量是6833家,直至最新数据中全国共有典当企业7574家。由于累计发放当金和典当余额都属于衡量典当企业经营的重要指标,因此对于业内有关“现在典当生意越来越不好做”的普遍感叹也可窥见一斑。
2014年上半年,全国典当企业累计发放当金1960.6亿元,同比增长仍为20.7%。截至6月底,全国典当余额为835.5亿元,同比增长也有25.1%。由此似乎可以判断,发放当金增速的下降主要是2014年下半年的业绩“拖了后腿”。
由于一些企业面临经营困难,前景难料,所以当前业界放贷普遍表现出一种谨慎的心理。”有市场人士介绍说。
盈利出现下滑
事实上,从近段时间以来各地商务部门陆续公布的当地典当业2014年经营数据来看,盈利空间遭“压缩”的现象依然在继续蔓延,从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业“瓶颈”的效应越来越明显。
例如河北省日前公开的数据显示,2014年,该省400余家典当机构对中小企业等法人机构发放贷款7986笔,较上年增长39.6%。但受全国整体经济形势影响,全省典当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960万元,较上一年度有较大增长。
无独有偶,内蒙古自治区商务部门表示,2014年该自治区252家典当企业、54家分支机构中,36.5%的企业亏损,46.0%的企业处于亏损的边缘,14.5%的企业微利,运行质量不高,绝当额同比增幅97.1%。
除了全年的报表外,上述现象在一些地区之前发布的典当经营数据中早已有所体现。
例如山东省,去年1至11月,该省典当企业绝当金额1.1亿元,同期增长90.5%;净利润2.5亿元,下降2.7%。据了解,山东目前共有典当企业355家,企业总量居全国第五位,仅次于苏、浙、辽、粤四省。
北京市海淀区是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聚集地”。据当地商务主管部门的统计,截止到2014年11月底,海淀区典当行业共有62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9820.5万元,主营业务利润3607.21万元,较2013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还有浙江省宁波市,据统计,当地现有典当企业89户。2014年前三季度的典当业盈利水平不同程度下滑,典当息费收入5448万元,上缴税收543万元,分别比上一年同期下滑6.41%和31.12%。
“前些年典当企业数量发展很快,很多人认为开典当行能赚‘快钱’。当一个行业在迅速膨胀后达到一定饱和度,增长脚步出现滞缓属于正常规律。一方面行业不应当去否认自己的优势和盈利空间的存在;但另一方面,‘快钱’时代对于这个行业而言已经过去了。”北京一位长期关注典当行业发展的市场分析人士指出。
仍在“押宝”房地产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盈利空间的压缩,相对应的是逾期、绝当的增多。这固然有客观原因,但行业恐怕更多地还是得重视自身业务结构比重的调整。
焦点仍要回到房地产典当业务上。统计表明,2014年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较2013年末增加12874万平方米。买家多持观望心态、市场长时间“不振”,无疑给典当处置逾期与绝当造成困扰。
典当的主营业务是房产,这是业界众所周知的。据了解,无论客户对象是何种企业,出于种种优势与便利,典当行往往最优先考虑的就是房产。然而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旦绝当,所需程序最多、最耗时耗力、最影响资金链运转的也是房产。
“在有的地区,房地产典当的放贷占比能达70%甚至以上。‘押宝’式的经营思路风险可想而知。”有业内人士认为。
其实,从数据对比中不难发现,近几年来,意识到这一点的典当行业也在不断地调整房地产典当的占比。全国数据中,自2012年底房地产典当业务在“三大块”中占比下降到53%之后,近3年来,一直在维持“半壁江山”的状况中呈下降趋势。从各地市新近反映的情况看,比如山东省2014年房地产典当的占比为48%,较上一年下跌4%;河北省的典当行业也正在开始慢慢下调房地产典当的占比……
而提到经营结构、思路转变,记者注意到,在早前的采访中,典当业内抱着“高风险带来高回报”思想的经营者占据了相当一部分。并且,“看物就行”的思想一度在业内也成为了潮流。
不过,自去年以来,上述这样的经营策略开始悄然发生变化。
“去年我们做过相关的调研,年利润能达到30%甚至以上的,大多是风险投机型企业,做实体的一般在20%左右。”郑州一家典当行的业务负责人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早几年,确实有不少典当经营者认为,敢于承接高风险客户的业务,才能收到可观的回报,“以息费为例,同样的业务和贷款金额,对于做实业的客户而言,考虑到他们的成本接受能力,给出的息费可能在2.5%左右,但是对于那些高风险的客户来说,3%以上甚至更高也不为过。”
然而,随着“泡沫”的显现,典当行也开始逐渐意识到了其中的风险。采访中,京沪等地一些典当行经营者们纷纷表示,当前他们更愿意接触的是实业型客户,而且“看人”与“看物”同样重要。
“从当前国家的各项调控政策上看,大的方向是在去除经济泡沫。回到典当服务的客户对象上来分析,做实业的客户一是有一定的资产,二是有一定的上下游关系链。只要典当行在掌握好抵质押物的基础上,对于客户的借款用途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都能有效地控制风险。而且万一发生逾期或绝当,当物的处理难易度显然也比那些投机型行业要强。”有业内人士认为。
或许,对于当前的典当业而言,学会审时度势、因地制宜,才是一条长远的出路。(记者王菁菁)
(来源:中国商网-中国商报典当融资导报)
温馨提示: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明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