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辽宁省典当行业协会唯一官方网站

您当前位置:辽宁典当网 >> 行业资讯 >> 金融业态 >> 浏览文章

股市暴跌敲响 银行资金运用警钟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07日浏览量:来源:深圳商报作者:佚名
  据报道,截至2015年5月底,证券公司资管、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专户,共有来自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资金近13万亿元,其中90%来自银行,银行入市资金保守估计在4万亿元。
  
  央行近半年来频繁降准降息,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现象没有根本改观,社会各界都认为银行有部分资金流入了股市,但想不到银行通过定增配资、收益权互换、两融、伞型信托等途径,进入股市资金总额达4万亿元之巨。在目前绝大部分尚未获得证监会券商牌照和银行混业经营之前,银行如此巨量资金进入股市,先不说其行为是否违规,单就银行业资金流入是否合理,就足够让人深思了。股市暴跌正好给银行资金运用敲响了警钟。
  
  一方面,在当前情况下,银行应保持定力,坚定支持实体经济经营方向不动摇,离开了这个经营宗旨,把全部经营动机放在追求高风险状态下的高利润,经营必然偏离正轨,风险不可避免。目前,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中小微企业主要病症,也是中央政府最担忧的事情。因为实体经济能否振兴,不仅关系到国家就业形势好转,也关系到财政收入状况的改善。对此,近两年中央政府陆续出台各种优惠财税金融政策,意在引导银行机构将信贷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尤其是央行近半年来频繁降准降息,释放巨量流动性,也对银行寄予很大希望,银行也完全有能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但银行过分出于资金安全和企图获取股市巨额利差等考量,把经营心思放在股市上,竟然让4万亿资金流向了股市,且大都通过高杠杆方式入市,不仅经营动机存在问题,其经营行为也严重偏离了正轨,更严重抵消了降准降息政策功效,也最终会把自己绕进风险泥潭。为此,银行应从中汲取教育,不仅要牢记自身经营宗旨,更不能忘记股市有风险的教训,做支持实体经济的坚定执行者,不仅会让实体经济摆脱困境,也会为自己最终摆脱资金风险开辟一条生路。
  
  另一方面,银行即便要进入股市实现混业经营,需要一个过程,走正规审批途径,领取到券商经营牌照后,再进入股市。尤其应在建立好业务风险隔离机制前提下,做好混业经营各种“预热”准备工作之后,才能确保混业经营健康稳定。否则,只看到股市“高额回报”而不见股市巨大“风险”,最终会让银行成为漂流在股市风浪之中的一叶孤舟。股市本身就是泡沫横飞的市场,暴涨暴跌一直是其基本特征,在股市暴跌之下,银行作为机构投资者也是无力抗争的。“倾巢之下,安有完卵”。银行应始终绷紧股市风险之弦,认真落实监管部门有关信贷资金严禁进入股市的规定,抓紧进行入市资金清理,搞好风险分类,制订相应风险防范预案。同时,扎紧资金风险防范篱笆,堵塞定增配资、收益权互换、两融等信贷资金进入股市通道,控制好资金入市规模。尤其严格防范伞型信托规模进一步扩张,防止银行理财资金借道信托产品,通过配资、融资等方式,增加杠杆后投资于股市,造成银行信贷资金风险扩大。


温馨提示: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明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