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辽宁省典当行业协会唯一官方网站

您当前位置:辽宁典当网 >> 行业资讯 >> 金融业态 >> 浏览文章

中国货币政策20年来首次隐现“陷阱现象”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18日浏览量:来源:和讯网作者:佚名
  中国国家统计局上周末公布经济增长数据,经济增速与第二季与首季持平,这似乎为中国央行此前作出“不降准”决定,作出背书。然而经济在低位整固的形势下,中国央行实际上已经“变相放水”,“不降准”而又要“变相放水”,因由何在?
  
  降准即降低准备金率,被认为是中国央行近年来的主要“放水”措施,而中国央行降准,目的主要是刺激经济,是否实施降准的货币调控,除了需要审视是否应该刺激经济之外,也要考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是否为降准等货币政策调控提供适合的空间。
  
  刺激中国经济有现实需要
  
  中国经济是否需要刺激,虽然高层说法不同,但现实需要是有的,同时中国最新的CPI回落而PPI回暖,为货币政策调控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因而在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的基本要求下,可以适度放水比如降准。
  
  然而中国央行选择了“不降准”,但“变相放水”。所谓“变相放水”,就是本月13日中国央行宣布给商业银行提供2,800亿元人民币的中长期流动性,这一安排被认为不降准的降准,也叫“变相放水”。
  
  中国央行不降准而又“变相放水”,按北京财经界的理解,是要落实总书记和总理的“不刺激”主张,同时又为经济的现实需要提供流动性,特别是大洪水到来的相应投资需要。
  
  然而中国央行还是有其他的想法,这一想法由央行官员透露出来,那就是要防止流动性陷阱。
  
  中国经济要防“陷阱”,提法有一段历史。上世纪90年代,经济界曾有防止流动性陷阱的声音,但此论不获官方支持,后来渐无声息。到最近5年,伴随中国经济成长,进入中等收入阶段,“陷阱论”再起,那已说的是拉美式“陷阱”了。但最近防流动性陷阱的声音,在体制内出现。
  
  所谓跌入流动性陷阱,即大量的货币发行出来后,没有能够迅速的拉动经济。近日中国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公开表示,现在货币政策有一点陷入流动性陷阱的现象,而有关现象,是20年来首现。
  
  现时陷入企业流动性陷阱
  
  按盛松成的说法,现在中国的流动性陷阱,不是全社会的,而是陷入了“企业的流动性陷阱”,即大量的流动性没有变成投资,而流动成了企业的活期存款,所以制造业投资十多年来最低。同时还有个人性的流动性陷阱,即个人资金都流到房地产上了。
  
  央行官员的非正式讲话,透露出了央行的忧虑,也透露出了货币政策调控的基本路数。那就是放水而资金流不到实体经济,就算流到企业帐上,也只是变成活期存款而未形成投资。如果情况更糟,就是去推高股市、楼市等资产价格,吹起更大的泡沫。
  
  于此,中国央行要来个不紧不松的货币调控,不像经济界预期般去降准,以增加基础货币,而是希望透过逆回购、MLF、PSL等方式,向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变相放水”。当然,有学者指金融领域已有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苗头,这也是央行变得谨慎的背景。




温馨提示: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明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
签订借款合同的注意事项及减少借款合同纠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