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辽宁省典当行业协会唯一官方网站

您当前位置:辽宁典当网 >> 行业资讯 >> 金融业态 >> 浏览文章

中国的“资产泡沫”究竟有多危重?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9日浏览量:来源:中国金融网作者:佚名
  中国究竟有没有“资产泡沫”?答案是肯定的。比如股市泡沫、房地产泡沫、银行资产泡沫等,这都是危及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毒疮”,“毒疮”不除后患无穷。问题是,这次中央将“抑制资产泡沫”放到政治局层面上来讨论,说明了监管层将会从各个方面对中国“资产泡沫”进行降温去火。那么,中国的“资产泡沫”有多严重呢?
  
  资产泡沫一:股市存在结构性和局部性泡沫
  
  虽然经过近一年来的震荡下探,A股估值已较去年高点有较大回落,但在结构性和局部性问题上,泡沫问题仍然严重。例如当前部分股票的高市盈率、市净率现象,几乎已经被视为一种市场常态。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27日,动态市盈率(TTM)超过100倍的公司数量有873家;此外有143家亏损公司动态市盈率低于-100倍,两者相加占比达35.28%;这意味着,部分业绩不佳公司在二级市场的股价中获得了较高估值,A股当前还存在结构性泡沫。笔者认为,A股的结构性泡沫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估值泡沫。现在不少专家对创业板高市盈率背后的泡沫颇有微词。因为,创业板超百倍市盈率的公司,跟价值成长严重违背。笔者也认为,现在很多创业板公司都存在着连续亏损问题,仅是依赖价格上涨带动市值上涨,这肯定是有泡沫的。因为股票价格上涨一定要基于上市公司实际业绩的增长,否则就是不可持续的、有风险的。
  
  此外,许多百倍市盈率的上市公司股票背后,都有投资者的过高预期在里面。比如一些上市公司故意透出,有意进行资本运作,或通过讲故事等手段,来引诱二级市场投资来接棒,从而相应提高其估值水平,但这种炒作恰恰是形成泡沫化的来源。这必将会透支这些股票未来的成长性,一旦预期落空,这些被高估了的股票会跌得很惨。
  
  另一方面,资金面泡沫。资金层面所造就的资产价格泡沫,在短时间内的堆积和破灭带给资本市场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2015年A股所经历的快速上涨和剧烈震荡中,配资业务和融资盘的搅局,一度被视为加剧市场波动的“推手”。
  
  近两年来,我国央行采取了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先后多次降准降息,这使得大量流动资金“跑步”进入A股市场。2012年之后资产管理业务的改革,杠杆工具的丰富化正在让银行、保险等中低风险偏好资金有了参与A股市场的机会,去年配资热的时候,许多P2P资金也进来了。
  
  笔者认为,过剩的资金使得A股市场存在着结构性、局部性资产泡沫,其主要表现为混业资金通过各类杠杆工具涌入股市;部分“ST类”等垃圾股、壳资源股遭到资金的恶炒。同时,部分创业板股票市盈率被严重高估等问题。从表面上看,股市资产泡沫破灭对中国金融业影响不大。但是如果杠杆资金主要源于银行贷款,那这个金融泡沫将是“定时炸弹”。
  
  资产泡沫二:房地产市场“泡沫化”后患无穷
  
  房地产市场乃是“资产泡沫化”显现的地方之一。在过去一段时间,土地市场“三高”频发,不仅是开发商拿地的楼板价格超过周边商品房价(面粉贵过面包价)。而且,具有央企背景的开房商手握廉价信贷资金,不惜血本,也要争当一二线城市的“新地王”。这不只是让更多百姓“望而生畏”,更让民营房企也为之惊愕。
  
  同时,由于房价上涨明显,而大量信贷资金流入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使得当前房地产市场出现大泡沫。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增信贷资金7.56万亿元,其中有超过四成资金流向楼市。也难怪中国的实体经济一直走不出低迷的境地,民间投资持续回落至接近零增长。
  
  现如今几个一线城市的房价市值已经可以买下大半年美国。试想,大量信贷杠杆来推动的房地产市场还能持续多少?只能进一步加深房地产市场的局部的泡沫化。即一二线城市泡沫膨胀恶化,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压力有增无减。
  
  资产泡沫三:银行资金泡沫隐患重重
  
  有投资机构做过测算,若中国延续贷款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将银行业贷款与GDP的比率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准,假设2020年之前中国GDP年化增速为6%,到时GDP新增额将达到23万亿,与此对应的是,新增不良贷款也可能会超过5万亿-6万亿,若将新增不良贷款额和新增GDP相除,这个比率有可能会影响到国内银行体系的稳定。
  
  笔者认为,近几年来,银行的新增不良贷款额之所以有不断攀升之势,主要取决于三大因素:其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正在转型,经济增速下滑,导致银行业信贷风险相应上升;其二,中国金融改革步入深水区,可能曝露某些此前被隐藏的坏账风险;其三,就是资产泡沫破裂在即,这势必提升未来的坏账风险。
  
  自2009年开始,由于相关部门试图通过放松银根的方式,来应对美国次贷危机冲击,至使我国的M2在短短的七、八年时间内新增了100多万亿。现在M2是GDP的2倍还多。于是,便有了大量信贷资本流向证券市场、房地产与大宗商品市场进行套利交易。
  
  现在的状况是,部分企业采取迂回策略,即先以自有资金进行投资,再向银行申请流动性贷款弥补经营缺口,随着银行加大对信贷资金流向的监管,他们转而借助结构化融资工具采取杠杆融资,反而将更多银行理财资金投向房地产、证券、大宗商品投资等领域。
  
  目前,一种比较流行的杠杆融资方式,就是银行为企业融资需求度身定制结构化理财产品,通过分级的份额架构募集银行理财资金,帮企业放大杠杆。而这种结构化理财产品的年化融资成本约在10%以上,已经高于不少城市年化房价涨幅,但这种杠杆融资规模却还在扩大。
  
  很多企业之所以敢将资金投向房地产市场,因为他们都在押注一二线城市土地日益稀缺、土地估值涨幅总有一天会覆盖所有融资本息。不少房地产公司通过杠杆融资不但疯狂囤地待涨而沽,还参与大宗商品投资,以博取短期高收益偿还杠杆融资利息。
  
  这才有了今年以来,我国的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大涨,以蒜葱为代表的农产品的飙升,以螺纹钢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市场的疯狂。而一旦这些泡沫破裂后,其中有多少来自于银行的信贷资金?会给我国银行业带来多大风险?我们都不得而知。



温馨提示: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明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
在先设立的抵押权顺位不因借新还旧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