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财政金融政策要协同发力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25日浏览量:来源:证券日报(北京)作者:佚名
分享到:
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定调了下半年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会议要求保持宏观政策稳定,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应对好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财政金融政策要协同发力,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更有力服务宏观大局。
解读一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
会议听取了财政金融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汇报,要求保持宏观政策稳定,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根据形势变化相机预调微调、定向调控,应对好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财政金融政策要协同发力,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更有力服务宏观大局。
首先提到了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聚焦减税降费,在确保全年减轻市场主体税费负担1.1万亿元以上的基础上,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业扩大至所有企业,初步测算全年可减税650亿元。
对已确定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增值税留抵退税返还的1130亿元在9月底前要基本完成。加强相关方面衔接,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在推动在建基础设施项目上早见成效。
华泰证券分析师李超表示,下半年的关键点在于通过相关政策刺激扩大内需,将经济增速控制在合理区间,避免产生系统性风险。未来如果政策以扩大内需为导向,并稳住基建投资,信用扩张的周期性行业会出现机会。国务院常委会议要求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未来基建投资增速可能触底反弹。
解读二疏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适度的社会融资规模和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措施。通过实施台账管理等,建立责任制,把支小再贷款、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利息免征增值税等政策抓紧落实到位。
6月份以来央行增加MLF操作规模,中长期流动性支持力度加大。单就MLF操作而言,央行从6月6日超额续作2035亿元MLF,6月19日新作2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以及7月13日完全对冲MLF操作到本次大额新作5020亿元MLF,两个月以来通过MLF操作已累计净投放9055亿元,短期流动性环境宽松将持续。
中信证券债券研究团队表示,年初以来货币政策边际放松在流动性紧张局面的逐步纾解过程中不断确认,本次央行大额超预期新作MLF再次确认货币政策宽松。回顾年初以来货币政策取向,松紧适度、流动性合理稳定等表述事后验证了货币政策的边际转松,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也随之下行。
李超认为,当前货币政策的核心目标在于稳定社会融资增速,近期监管政策细则纷纷落地,相比之前市场预期一些具体规定也做了柔性处理。这些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在于与扩大信用相配合。
解读三扩大内需政策明确方向
会议指出,引导金融机构将降准资金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市场化债转股等。鼓励商业银行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券,豁免发行人连续盈利要求。这也代表了目前经济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引导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持,有利于控制经济下行和企业违约风险。
中信证券债券研究团队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扩内需政策,是年内高层第二次。第一次是4月政治局会议提出扩大内需。而本次提出的时点更加重要,因为二季度数据出炉,GDP增速放缓,投资增速和工业增速不及预期,急需政策明确未来方向。特别是今年以来的经济下行压力与以往不同,受到融资收紧的影响非常明显,所以在外部冲击和国内压力的共同作用下,有必要通过宏观政策进行对冲,避免宏观经济和金融风险互相传导和放大。
解读四保障融资平台合理融资需求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金融机构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加快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出资到位,努力实现每年新增支持15万家(次)小微企业和1400亿元贷款目标。对拓展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规模、降低费用取得明显成效的地方给予奖补。
央行在《关于进一步明确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有关事项的通知》中提出,对于过渡期结束后难以消化的存量非标,可以转回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人民银行在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时将合理调整有关参数予以支持。央行此前鼓励银行进行低评级产业债投资,李超认为城投债也是广义的产业债,在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下,利好城投债。
根据财政部数据显示,1-6月,全国累计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4109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0436亿元,专项债券3673亿元;按用途划分,新增债券3329亿元,置换债券或再融资债券10780亿元。至少还有1万亿以上的专项债未发行。
李超认为,未来专项债的加快发行会为地方基建筹集资金。目前专项债主要分为土储债、公路债和棚改债,这三个领域将是基建发力的重要方向。
温馨提示: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明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