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额宝并不能分流银行存款
互联网金融确实给银行造成了冲击,但是那主要是资产端。只要银行仍然是唯一可以合法吸收存款的企业,那么互联网金融就不至于从根本上威胁到银行的生存。
拿支付宝和余额宝来说。这个是阿里巴巴旗下两个很火的金融产品。由于兼顾了收益和流动性,大量的个人银行存款搬家到了支付宝和余额宝。那么,银行的大量存款是不是就流失了呢?其实不是。想一想,这些转移到支付宝和余额宝的钱最终还是躺着哪里?银行!个人银行存款搬家到了支付宝和余额宝并不是现金从银行流出,而只不过是存款在不同银行之间的流动而已。支付宝和中国工商银行签有资金托管协议,从其他银行里面转到支付宝的钱在没有消费前都是躺在工商银行的账户里,变成了工商银行的存款。消费后,钱要么在工行里打转(一个账户转到另一个账户),要么是从工行转到另一个银行。总之,钱并没有因为支付宝有一分钱流出银行,整个银行并没有因为支付宝的存在而出现存款流失的问题。
银行与其他企业的关键区别在于,银行自己的钱可以放在自己的手里,而其他企业的钱必然绝大部分是放在银行里。不但阿里巴巴通过支付宝吸收的资金存在银行,就是阿里巴巴自己的钱也是放在银行里的。想一想,如果允许阿里巴巴开真正的银行,即允许它吸收存款,阿里巴巴的钱还会放在别人那里吗?
如果允许阿里巴巴吸收存款,那么其他银行的钱那就真可能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因为阿里巴巴凭借超强的资产端业务管理水平可以提供更高的存款利率,其他银行的存款会源源不断地搬家到阿里巴巴。而存款是银行的命根子。存款业务是银行一切业务的起点,没有了存款,银行的其他业务将是无源之水。
敏锐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鉴于支付宝和余额宝巨大的吸引力,即使不允许阿里巴巴开银行,那么与阿里巴巴合作的银行将会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对于其他小银行也是一个灾难。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但是考虑到阿里巴巴不会让它的合作银行免费获得这种优势,那么其他银行也没那么悲观。显然,要想获得支付宝和余额宝巨额的存款权,银行必须给予阿里巴巴足够的回报,否则它随时可以把钱转存到其他银行。因此,收益最终还是大部分被阿里巴巴拿走了。其实,这也是公平的。因为收益本身就来自于阿里巴巴的创新。
所以说,无论互联网金融怎么创新,只要央行不允许其吸收存款,那么它不会对银行的负债端业务产生影响,它只会侵蚀银行的资产端业务,压缩银行的信贷空间。即使如此,仍然给银行提出了足够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