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低调整肃P2P行业 五家公司被指涉嫌非法集资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2日浏览量:来源:财经网作者:佚名
分享到:
据时代周报报道,3个月来,“人人贷”行业在重庆一直噤若寒蝉—在这个城市针对“人人贷”公司发动的一场低调的整肃行动中,五家“人人贷”公司应声中枪,被指涉嫌非法集资和非法从事金融业务。
目前,各个涉案公司正在开展自查整改,清退资金。“庆幸的是,这次政府对我们作出了宽容处理:不给予行政处罚,并免予追究相关刑事责任。”重庆乾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勇坐在办公室老板椅上如释重负。他坦言公司所有借贷业务都已停止,正在转向与连锁酒店业的投资。
“人人贷”近几年在国内方兴未艾,已成为“影子银行”中不容忽视的新入局者。安信证券在2012年底发布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到2013年底,“人人贷”的成交规模或可达到600亿元。
不过,这种迅猛发展的融资模式,风险日益暴露。2011年10月,网贷公司“天使计划”网页突然不能登录,65位出借人高达550万元的本金随网站创立者一同消失,至今未能追回损失。
2011年9月,一家名为“贝尔创投”的网络借贷公司因其法人代表涉嫌在其他多个网络借贷平台恶意拖欠多笔债务,成为国内首家被公安机关调查的“人人贷”平台。
2013年4月,上线仅一个月的“众贷网”宣布倒闭。公告称,由于整个管理团队缺乏经验,在开展业务时没有把控好风险,给投资者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早在2011年8月银监会下发《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明确指出,“人人贷”中介服务行业门槛低,外部监管缺失,“人人贷”公司有可能突破资金不进账户的底线,演变为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非法金融机构,甚至变成非法集资。
“人人贷”的风险亦进入重庆市决策层的视线。2013年3月,重庆“金融市长”黄奇帆作出指示,重庆有关监管部门应采取措施做好“人人贷”的风险防控。随后,重庆市金融办与该市工商局、市公安局、人行重庆营管部、市银监局等相关部门成立了联合工作组,通过明察暗访,摸底“人人贷”的风险情况。
据联合工作组调查,在重庆市场上,目前已公开亮相的典型“人人贷”公司共有5家。其中在本地注册的有3家公司,即重庆亚盟资本管理集团有限公司、重庆乾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重庆汇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外地注册在渝开展业务的有2家公司,即北京宜信普惠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浙江泰如业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重庆亚盟资本管理集团成立于2007年11月,其前身为重庆亚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元,可谓重庆本土最大的“人人贷”公司,已在北京、上海、深圳、沈阳等地先后设立分支机构。
重庆乾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10年5月由一家防水工程公司变更而来,注册资本500万元。重庆汇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则成立于2012年10月,注册资金1000万元。这些企业的融资机构,分布于重庆市渝中、南岸、江北、渝北等地。
风险摸底的结果太不乐观。重庆市工商局发布的消息称,在联合工作组的检查清理中,以上5家“人人贷”公司全部“中枪”,初步查明它们涉嫌违规从事金融活动的违法事实。4月底,这些公司被统一纳入整肃范围,积极开展自查整改,并及时清退相关资金。
重庆监管部门的调查显示,宜信、汇中公司将其放款打包形成的债权“理财产品”,通过网络或门店形式直接向社会公众销售,但资金则直接进入其公司或其法定代表人个人账户。
宜信通过以上模式形成的交易量,每月已达到上千万元。来自重庆监管部门的一份报告称,按照掌握的资金账户情况,重庆亚盟系公司及关联个人账户也存在大量从不同个人账户收款及接收个人现金存款或汇款的交易。目前年交易量达到4亿-5亿元,能确定汇款人姓名的集资人员达1374人。
同时,这些公司都通过担保等形式给予了出借人固定收益。以上报告表示,按照相关法规,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且承诺回报,涉嫌非法集资。
此外,以上重庆官方发布的调查报告指出,宜信、汇中、亚盟等公司发行理财产品、多用途预付卡,涉嫌无照经营和非法从事金融业务。
以上这几家公司未经认可,本不具备从事金融业务的资质和能力。时代周报查询重庆亚盟工商档案发现,其经营范围尽管包括投资活动,但特别强调“不得从事金融业务”;“在重庆市范围内,从事相关法律、行政许可法规允许的担保”,但强调“不得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不得从事金融业务及财政信用业务”。
根据《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1]25号)及央行相关规定,没有取得央行发放的第三方支付牌照,任何非金融机构不得发行多用途预付卡,一经发现,按非法从事支付结算业务予以查处。时代周报调查发现,重庆亚盟至今并未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
目前,“人人贷”公司在风险控制方面,一方面对一些尚未到期的资金借入者,采取帮助贴息的方式催促他们提前还款;另一方面是提供本金担保服务。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人贷”公司本身资本实力不足又缺乏贷后管理能力,极易发生道德风险,出借人资金面临损失风险。
重庆官方的调查显示,“人人贷”公司参与的借贷金额巨大,资本金实力却相对较小,对出借人的担保能力有限,若资金损失较大时必将无法承担代偿责任。重庆乾庄注册资本仅500万元,但通过其担保促成的年交易量已接近1亿元;重庆亚盟注册资本3000万元,年交易量已接近5亿元;重庆汇中注册资本1000万元,年交易量达到了8000万元。
重庆官方调查还透露,从目前掌握的工商年检资产负债表看,重庆亚盟、乾庄公司都存在资本金通过“其他应收款”科目被其他关联方占用或抽逃的情况,用于保证的货币资金严重不足。
在国外,由于有完善的信用评级制度,每个人的信用程度皆有据可查。然而在国内,“人人贷”公司无法联入银行征信系统,不能登录系统查询借款人信用记录,贷款若发生损失也无法将借款人不良记录录入征信系统,同时缺少贷后管理的能力和手段,对借款人的道德风险缺乏控制措施。
而由于监管真空,“人人贷”公司存在虚构借款人及借款用途将资金划到自己关联公司名下的操作空间,产生挪作他用的道德风险,最终形成“庞氏骗局”。
“信用危机会是人人贷公司面临的比较大的挑战,"人人贷"一定要专注做平台,坚持不非法集资、不直接放贷、不提供担保。”中央财经大学法学教授黄震说。
温馨提示:
1、更多典当相关新闻请登录辽宁典当网(www.lndiandang.com)或关注“辽宁典当”(lndiandang)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2、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超级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名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
目前,各个涉案公司正在开展自查整改,清退资金。“庆幸的是,这次政府对我们作出了宽容处理:不给予行政处罚,并免予追究相关刑事责任。”重庆乾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勇坐在办公室老板椅上如释重负。他坦言公司所有借贷业务都已停止,正在转向与连锁酒店业的投资。
“人人贷”近几年在国内方兴未艾,已成为“影子银行”中不容忽视的新入局者。安信证券在2012年底发布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到2013年底,“人人贷”的成交规模或可达到600亿元。
不过,这种迅猛发展的融资模式,风险日益暴露。2011年10月,网贷公司“天使计划”网页突然不能登录,65位出借人高达550万元的本金随网站创立者一同消失,至今未能追回损失。
2011年9月,一家名为“贝尔创投”的网络借贷公司因其法人代表涉嫌在其他多个网络借贷平台恶意拖欠多笔债务,成为国内首家被公安机关调查的“人人贷”平台。
2013年4月,上线仅一个月的“众贷网”宣布倒闭。公告称,由于整个管理团队缺乏经验,在开展业务时没有把控好风险,给投资者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早在2011年8月银监会下发《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明确指出,“人人贷”中介服务行业门槛低,外部监管缺失,“人人贷”公司有可能突破资金不进账户的底线,演变为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非法金融机构,甚至变成非法集资。
“人人贷”的风险亦进入重庆市决策层的视线。2013年3月,重庆“金融市长”黄奇帆作出指示,重庆有关监管部门应采取措施做好“人人贷”的风险防控。随后,重庆市金融办与该市工商局、市公安局、人行重庆营管部、市银监局等相关部门成立了联合工作组,通过明察暗访,摸底“人人贷”的风险情况。
据联合工作组调查,在重庆市场上,目前已公开亮相的典型“人人贷”公司共有5家。其中在本地注册的有3家公司,即重庆亚盟资本管理集团有限公司、重庆乾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重庆汇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外地注册在渝开展业务的有2家公司,即北京宜信普惠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浙江泰如业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重庆亚盟资本管理集团成立于2007年11月,其前身为重庆亚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元,可谓重庆本土最大的“人人贷”公司,已在北京、上海、深圳、沈阳等地先后设立分支机构。
重庆乾庄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10年5月由一家防水工程公司变更而来,注册资本500万元。重庆汇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则成立于2012年10月,注册资金1000万元。这些企业的融资机构,分布于重庆市渝中、南岸、江北、渝北等地。
风险摸底的结果太不乐观。重庆市工商局发布的消息称,在联合工作组的检查清理中,以上5家“人人贷”公司全部“中枪”,初步查明它们涉嫌违规从事金融活动的违法事实。4月底,这些公司被统一纳入整肃范围,积极开展自查整改,并及时清退相关资金。
重庆监管部门的调查显示,宜信、汇中公司将其放款打包形成的债权“理财产品”,通过网络或门店形式直接向社会公众销售,但资金则直接进入其公司或其法定代表人个人账户。
宜信通过以上模式形成的交易量,每月已达到上千万元。来自重庆监管部门的一份报告称,按照掌握的资金账户情况,重庆亚盟系公司及关联个人账户也存在大量从不同个人账户收款及接收个人现金存款或汇款的交易。目前年交易量达到4亿-5亿元,能确定汇款人姓名的集资人员达1374人。
同时,这些公司都通过担保等形式给予了出借人固定收益。以上报告表示,按照相关法规,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且承诺回报,涉嫌非法集资。
此外,以上重庆官方发布的调查报告指出,宜信、汇中、亚盟等公司发行理财产品、多用途预付卡,涉嫌无照经营和非法从事金融业务。
以上这几家公司未经认可,本不具备从事金融业务的资质和能力。时代周报查询重庆亚盟工商档案发现,其经营范围尽管包括投资活动,但特别强调“不得从事金融业务”;“在重庆市范围内,从事相关法律、行政许可法规允许的担保”,但强调“不得从事融资性担保业务,不得从事金融业务及财政信用业务”。
根据《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1]25号)及央行相关规定,没有取得央行发放的第三方支付牌照,任何非金融机构不得发行多用途预付卡,一经发现,按非法从事支付结算业务予以查处。时代周报调查发现,重庆亚盟至今并未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
目前,“人人贷”公司在风险控制方面,一方面对一些尚未到期的资金借入者,采取帮助贴息的方式催促他们提前还款;另一方面是提供本金担保服务。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人贷”公司本身资本实力不足又缺乏贷后管理能力,极易发生道德风险,出借人资金面临损失风险。
重庆官方的调查显示,“人人贷”公司参与的借贷金额巨大,资本金实力却相对较小,对出借人的担保能力有限,若资金损失较大时必将无法承担代偿责任。重庆乾庄注册资本仅500万元,但通过其担保促成的年交易量已接近1亿元;重庆亚盟注册资本3000万元,年交易量已接近5亿元;重庆汇中注册资本1000万元,年交易量达到了8000万元。
重庆官方调查还透露,从目前掌握的工商年检资产负债表看,重庆亚盟、乾庄公司都存在资本金通过“其他应收款”科目被其他关联方占用或抽逃的情况,用于保证的货币资金严重不足。
在国外,由于有完善的信用评级制度,每个人的信用程度皆有据可查。然而在国内,“人人贷”公司无法联入银行征信系统,不能登录系统查询借款人信用记录,贷款若发生损失也无法将借款人不良记录录入征信系统,同时缺少贷后管理的能力和手段,对借款人的道德风险缺乏控制措施。
而由于监管真空,“人人贷”公司存在虚构借款人及借款用途将资金划到自己关联公司名下的操作空间,产生挪作他用的道德风险,最终形成“庞氏骗局”。
“信用危机会是人人贷公司面临的比较大的挑战,"人人贷"一定要专注做平台,坚持不非法集资、不直接放贷、不提供担保。”中央财经大学法学教授黄震说。
温馨提示:
1、更多典当相关新闻请登录辽宁典当网(www.lndiandang.com)或关注“辽宁典当”(lndiandang)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2、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超级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名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