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田勇:互联网金融发展势不可挡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31日浏览量:来源:金融网综合作者:佚名
分享到:
方兴未艾的互联网金融对金融行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郭田勇教授接受东方财富网独家专访时表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影响多是渠道上的替代和改进,基于大数据的小贷模式对银行的小微贷款业务冲击会比较大,P2P网贷模式对传统金融影响不大,要特别注意众筹模式中信息披露真实性的风险。
郭田勇认为,当前互联网金融存在着泡沫,其对传统金融的影响被夸大了。互联网金融企业中有一半企业是在炒作概念,但这种概念炒作对互联网金融的普及是有推动作用的。互联网金融更容易抓住金融机构的“长尾”客户,对于三农和西部地区的金融有推动作用,其风险在于技术方面的风险和其大数据的真实性。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小微贷款业务冲击比较大
东方财富网:您是如何看待互联网金融的?
郭田勇:互联网金融就是金融与互联网的结合,互联网属于科技方面的创新,这种科技创新一旦形成以后,创新成果会向各个行业进行渗透,比如商务、企业贸易、金融等等。现在很多传统金融业务经过互联网的渗透以后,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这种渗透可以认为是一种新业态,也可以认为是互联网对传统的金融业态进行了改进和升级。
东方财富网:互联网为金融带来的只是新工具还是全新的商业模式?
郭田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互联网金融更多的是一种工具性的作用。因为互联网金融几个方面的表现更多是工具性,从渠道上看,比如余额宝,余额宝是变更了基金销售渠道,本来大家要到银行买基金,现在通过互联网,通过支付宝余额能自动归集到货币基金,这样互联网金融从渠道上进行了改进。一些P2P网贷也是民间借贷渠道的变更,本来民间贷款是熟人之间私下借贷,现在P2P网贷使陌生人之间也可以互相借贷,所以他只是一种渠道变更。类似于没有电话之前,两个人都见面后聊天沟通,有了电话之后,可以不见面就能聊天,只是渠道的一种改进。
互联网金融渠道上的替代功能是其最核心的冲击力,客户本来需要到银行去做金融业务,现在在网上就可以完成。正因如此,银行也在主动吸收互联网的成果。互联网金融对银行核心业务比如风险管理也有冲击,但冲击不是太大。我们认为互联网金融对核心业务冲击最大的是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所形成的。比如阿里若想放贷款,他有很多淘宝商家,可以通过互联网数据的积累和处理,进行信用评级,可以替代掉银行放贷款时的风控功能。这块冲击是最核心的,因为银行的核心功能在于风险管理。
另外一些包含P2P的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冲击是不大的,因为仅在线上是很难完成P2P的工作。比如甲要给乙放贷款,放贷程序可以在网上完成,但大量的评估工作离不开线下的调研,P2P网贷平台还需要对线下业务进行实地评估。P2P平台一旦走入线下,其做法与银行做客户管理的做法已经类似了,那也就无法替代银行的功能了。
我现在比较担心互联网金融中的众筹模式,比如现在拍一个微电影,需要一百万元,可以上众筹网站寻找投资者,这里是有一定的风险的。众筹模式是有一定的渠道优势的,比如采取拍卖模式,融资速度会更快,而且融资起步额度没有限制。投资者如果想投资信托,还需要满足信托的起步价,要买银行理财也需要一定的起步价。众筹模式可以汇集小额资金,融资成本可以降低。但这种模式的关键是信息要真实地披露,从根本上讲,众筹模式和企业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做的是同样一种事情。如果没有信息披露的要求和监管,只是单纯筹资,其中的风险是比较大的。因此,我不认为众筹模式能够把传统的企业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给替代掉。
大数据和云计算对银行风控是有替代作用的,因为互联网积累的客户量非常大,这也是为何银行要急于做电商的缘故。因为只有通过互联网积累了大量客户,才能形成大数据和云计算的系统,如果规模不够,大数据是没有用的。银行现在为何不愿做小微企业贷款,因为如果小微贷无法做到批量化处理,其经营成本会非常高。比如贷款5万元也要做一次授信,开一次审贷会,上门做一次评估调查,那这笔贷款做赚的钱是入不敷出的。所以银行要做小微,也要采取批量化、规模化的处理方式,与阿里这种大数据的方式是很相似的。大数据就是能够批量化的筛选出优质的客户,马上放贷,这样效率就能大大地提高,这点是银行很羡慕的。阿里所代表的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小贷模式对银行的小额贷款业务冲击会非常大。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在于技术方面的风险和其数据的真实性
东方财富网:您认为哪类企业更容易引导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郭田勇:从行业本身来讲,在科技层面和制度层面的推进上,互联网企业的推动作用是比较大的。互联网金融最早的创新包括第三方支付、大数据和余额宝等,都发轫于互联网企业的。这些创新形成规模以后,对体制内银行业带来的倒逼作用是非常大的。
东方财富网:您认为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面临的风险有哪些?
郭田勇:互联网金融从渠道方面来讲没有什么风险,比如余额宝只是帮助基金公司卖货币基金,其风险是货币基金的风险。其风险可能发生在技术层面,比如交易系统的报错、瘫痪等。当互联网金融进入到银行传统的风险管理领域之后,比如大数据,其风险在于数据的真实性,数据的处理能力,如果数据有假或处理能力有问题,其未来依靠大数据的信贷质量就有可能出问题。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还在于从线上走向线下时面临的风险,那个就不属于互联网的风险了,属于专业金融机构的风险。这种风险跟互联网有关系,但其本质不是由于互联网形成的,而属于专业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了。
东方财富网:您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如何?
郭田勇:互联网金融发展是顺其自然的事,因为互联网会给整个社会的效率带来提升,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比如第三方支付正在飞速发展,其带来的交易量在整个支付体系中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其发展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大。一个事物的产生一定有其赖以产生的基础,只要这种基础变得越来越雄厚,其上层业务的发展一定是势不可挡的,这属于一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过程。
郭田勇认为,当前互联网金融存在着泡沫,其对传统金融的影响被夸大了。互联网金融企业中有一半企业是在炒作概念,但这种概念炒作对互联网金融的普及是有推动作用的。互联网金融更容易抓住金融机构的“长尾”客户,对于三农和西部地区的金融有推动作用,其风险在于技术方面的风险和其大数据的真实性。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小微贷款业务冲击比较大
东方财富网:您是如何看待互联网金融的?
郭田勇:互联网金融就是金融与互联网的结合,互联网属于科技方面的创新,这种科技创新一旦形成以后,创新成果会向各个行业进行渗透,比如商务、企业贸易、金融等等。现在很多传统金融业务经过互联网的渗透以后,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这种渗透可以认为是一种新业态,也可以认为是互联网对传统的金融业态进行了改进和升级。
东方财富网:互联网为金融带来的只是新工具还是全新的商业模式?
郭田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互联网金融更多的是一种工具性的作用。因为互联网金融几个方面的表现更多是工具性,从渠道上看,比如余额宝,余额宝是变更了基金销售渠道,本来大家要到银行买基金,现在通过互联网,通过支付宝余额能自动归集到货币基金,这样互联网金融从渠道上进行了改进。一些P2P网贷也是民间借贷渠道的变更,本来民间贷款是熟人之间私下借贷,现在P2P网贷使陌生人之间也可以互相借贷,所以他只是一种渠道变更。类似于没有电话之前,两个人都见面后聊天沟通,有了电话之后,可以不见面就能聊天,只是渠道的一种改进。
互联网金融渠道上的替代功能是其最核心的冲击力,客户本来需要到银行去做金融业务,现在在网上就可以完成。正因如此,银行也在主动吸收互联网的成果。互联网金融对银行核心业务比如风险管理也有冲击,但冲击不是太大。我们认为互联网金融对核心业务冲击最大的是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所形成的。比如阿里若想放贷款,他有很多淘宝商家,可以通过互联网数据的积累和处理,进行信用评级,可以替代掉银行放贷款时的风控功能。这块冲击是最核心的,因为银行的核心功能在于风险管理。
另外一些包含P2P的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冲击是不大的,因为仅在线上是很难完成P2P的工作。比如甲要给乙放贷款,放贷程序可以在网上完成,但大量的评估工作离不开线下的调研,P2P网贷平台还需要对线下业务进行实地评估。P2P平台一旦走入线下,其做法与银行做客户管理的做法已经类似了,那也就无法替代银行的功能了。
我现在比较担心互联网金融中的众筹模式,比如现在拍一个微电影,需要一百万元,可以上众筹网站寻找投资者,这里是有一定的风险的。众筹模式是有一定的渠道优势的,比如采取拍卖模式,融资速度会更快,而且融资起步额度没有限制。投资者如果想投资信托,还需要满足信托的起步价,要买银行理财也需要一定的起步价。众筹模式可以汇集小额资金,融资成本可以降低。但这种模式的关键是信息要真实地披露,从根本上讲,众筹模式和企业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做的是同样一种事情。如果没有信息披露的要求和监管,只是单纯筹资,其中的风险是比较大的。因此,我不认为众筹模式能够把传统的企业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给替代掉。
大数据和云计算对银行风控是有替代作用的,因为互联网积累的客户量非常大,这也是为何银行要急于做电商的缘故。因为只有通过互联网积累了大量客户,才能形成大数据和云计算的系统,如果规模不够,大数据是没有用的。银行现在为何不愿做小微企业贷款,因为如果小微贷无法做到批量化处理,其经营成本会非常高。比如贷款5万元也要做一次授信,开一次审贷会,上门做一次评估调查,那这笔贷款做赚的钱是入不敷出的。所以银行要做小微,也要采取批量化、规模化的处理方式,与阿里这种大数据的方式是很相似的。大数据就是能够批量化的筛选出优质的客户,马上放贷,这样效率就能大大地提高,这点是银行很羡慕的。阿里所代表的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小贷模式对银行的小额贷款业务冲击会非常大。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在于技术方面的风险和其数据的真实性
东方财富网:您认为哪类企业更容易引导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郭田勇:从行业本身来讲,在科技层面和制度层面的推进上,互联网企业的推动作用是比较大的。互联网金融最早的创新包括第三方支付、大数据和余额宝等,都发轫于互联网企业的。这些创新形成规模以后,对体制内银行业带来的倒逼作用是非常大的。
东方财富网:您认为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面临的风险有哪些?
郭田勇:互联网金融从渠道方面来讲没有什么风险,比如余额宝只是帮助基金公司卖货币基金,其风险是货币基金的风险。其风险可能发生在技术层面,比如交易系统的报错、瘫痪等。当互联网金融进入到银行传统的风险管理领域之后,比如大数据,其风险在于数据的真实性,数据的处理能力,如果数据有假或处理能力有问题,其未来依靠大数据的信贷质量就有可能出问题。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还在于从线上走向线下时面临的风险,那个就不属于互联网的风险了,属于专业金融机构的风险。这种风险跟互联网有关系,但其本质不是由于互联网形成的,而属于专业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了。
东方财富网:您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如何?
郭田勇:互联网金融发展是顺其自然的事,因为互联网会给整个社会的效率带来提升,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比如第三方支付正在飞速发展,其带来的交易量在整个支付体系中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其发展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大。一个事物的产生一定有其赖以产生的基础,只要这种基础变得越来越雄厚,其上层业务的发展一定是势不可挡的,这属于一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过程。
温馨提示:
1、更多典当相关新闻请登录辽宁典当网(www.lndiandang.com)或关注“辽宁典当”(lndiandang)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2、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超级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名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