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辽宁省典当行业协会唯一官方网站

您当前位置:辽宁典当网 >> 行业资讯 >> 金融业态 >> 浏览文章

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加速 温州金融生态逐步改善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4日浏览量:来源:辽宁典当网作者:佚名
  在日前举行的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分组讨论会上,与会的政协委员在发言时多次提到温州的金融生态。从会上披露的一些数据表明,温州市的金融生态环境在逐渐改善,最明显的例子是,融资不再依靠民间借贷与银行借贷这两条路,通过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比重在上升;银行贷款中,中长期贷款的比重在上升;连续困扰温州银行业好几年的不良贷款,正在加速得到处置……
  
  直接融资增量占社会融资总增量的一半
  
  “中小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依然比较难。”在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分组讨论会上,一些委员重述了“多年困扰企业的老大难问题”。在回应这个问题时,与会的相关领导拿出数据来说话:去年,温州市的新增社会融资量里,银行贷款外的融资在增加,希望企业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
  
  市金融办提供的数据显示,温州市去年社会融资量比上年增长近600亿元,增多的主要渠道为银行贷款业务融资、证券市场融资、保险(放心保)融资等。其中直接融资同比增长率接近60%,已超过社会融资增量的50%。
  
  截至去年底,温州市银行的贷款余额为7263亿元,比上年增长183亿元,增速略有放缓。间接贷款之外的融资增加幅度比较明显,且手段也更加多样化,其中通过多平台完成的“委托贷款业务”明显增多,去年的总量达365亿元,比上年增长168亿元。
  
  这样的例子,去年在温州市频频出现。如去年1月17日,市政府正式批准名城集团为“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综合融资平台”。名城集团可利用该平台向国家投资、政策性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并通过银行间市场发债、对接保险资金和社保资金等直接融资方式,实现大规模、低成本、可持续的融资,从根本上解决项目资金不足问题。
  
  记者获悉,去年以来名城集团积极与市本级三个区及三个功能区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对接,计划在中国银行(601988,股吧)间债券市场发行总规模达100亿元的保障房私募债,全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资金瓶颈问题。政府平台引导基金中,名城集团44亿元保障房引导基金已计入委托贷款项。
  
  此外,地方金融市场主体融资量增长明显,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主体的融资量都较上一年有所提高。另外,温州市还通过政府平台引导基金、幸福股份、定向债券融资及定向集合资金等方式进行社会融资,取得了一定成效。
  
  “直接融资量的增加,说明企业正积极寻找民间借贷与银行信贷之外的第三条融资之道。”温州市一银行人士表示,多渠道融资是一个社会金融生态完善的重要特征。
  
  中长期贷款比例首次突破20%
  
  在银行信贷方面,困扰企业的一是贷不到款,二是贷款期限短,项目刚刚上马,贷款期限就到了,在银行压缩贷款时,企业就会遇到资金困难。即便银行给予续贷,“先还后续”的做法,也让企业很头疼。
  
  “中长期贷款比例过低”一直是温州银行间贷款的一个“怪象”,前几年,这一比例低至10%左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过这两年这个比例逐渐上升,截至去年末,温州市银行间的中长期贷款比例首次突破20%,比年初上升了4个百分点,增长速度是近十年的新高。
  
  据了解,温州市的短期贷款一般用于企业资金周转,而中长期贷款一般用于基础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中长期贷款的增加,一方面反映温州市银行业加大实体经济扶持力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反映出企业对未来的信心。”市金融办有关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还就中长期贷款的增加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在加大对温州市重点项目的投资上,银行围绕温州市城镇化建设、海洋经济、节能环保、产业升级改造等重点,为向保障房、安居工程、城中村改造、新农村建设等项目提供更多融资服务;另外,还对城市交通设施、医院公共服务设施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贷款支持,截至去年年底,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重点项目建设贷款余额235.77亿元,同比增长24.2%。
  
  中长期贷款比例的上升,离不开银行在信贷产品与还款方式上的创新。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已有30家机构共推出50种中长期信贷创新产品或延长实际使用期限的创新产品。如银行业创新推出“分段式”还款信贷产品,主要支持生产周期和回款周期较长,在贷款使用前期主要为投入期、后期回款较为集中的小微企业,合同项下贷款期限被灵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不还本,第二阶段分期还本,并延长至2或3年。
  
  银行业人士认为,温州市中长期贷款比例首次超过20%,固然值得高兴,但这样的比例其实还是过低。就全国平均水平而言,中长期贷款的比例超过30%。因此,银行业要继续加大产品创新力度,让更多的企业能享受“中长期贷款”带来的利好。
  
  银行不良贷款处置已完成半数
  
  在银行与企业关于贷款的“合作”中,两者都在叫苦,企业高喊银行不积极放贷,而银行则要为高企的不良贷款发愁。这两年,温州市各部门积极行动,多渠道处置银行的不良贷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在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分组讨论会上,相关领导披露的数据是,温州市不良贷款处置已完成半数,去年处置了220亿元,去年与前年合计达到430亿元。现在温州已不是全省不良贷款新增最多的城市。
  
  可以为此佐证的是,2013年推进风险企业帮扶和不良贷款化解,政府应急转贷金循环使用累计超450亿元。政府的大力介入,让不良贷款得到了较好的处置。
  
  为了更快地处置银行不良贷款,温州市相关部门近年来可谓“马不停蹄”,在机构设置上,市金融办设立了“温州市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加大督办力度,及时处置了一批非法金融案件,在保护民间金融债权人合法权益,维护地方经济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保卫银行的资产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近年来,温州市的银行贷款不良率逐渐攀升,这可能是前几年贷款超发的一些后遗症。现在这个数据虽然还比较高,但新发的案子在减少,呈回落的态势。”温州市一银行业人士说,银行面对不良贷款,通过多种手段进行处理,既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也得到了上级行的支持,因此整体上温州的金融风险处在可控的范围。“可以说,继续出现大规模坏账的概率已经很低,现在银行基本上是处在对原来坏账的清收阶段。”
  
  短评
  
  给回暖的行业做一个模板
  
  数据显示,温州市的“直接融资”比重在上升。它的示范意义在于,在民间借贷萎缩、银行信贷趋紧时,企业不会“无路可走”。
  
  这是温州大部分企业“苦出来的经验”,近几年,温州市民间借贷日益萎缩,银行信贷政策出现调整,这就像是两只手,企业如同一只鸭子,脖子被两手一掐,挣扎几下,就断气了。
  
  何不试试直接融资?资本市场规模何其大!温州企业直接融资比例上升,给企业带来了信心与希望,这是最积极的意义。不过对于企业来说,除了看到希望外,更希望看到一条现成的路子,就是“我的企业怎么进行直接融资”的现成模板,可复制的一套做法。对于大多数温州中小企业来说,你告诉他前面有一座“金山”,还不如告诉他到“银山”具体要怎么走,需要花多长时间,中途要经过几个红绿灯。当然,最理想的是,你直接带他去。
  
  “中长期贷款”比例上升的积极意义,则是告诉企业,原来除了一年以内的贷款之外,还有期限长一些的贷款品种。这样说,不是低估了这个“数据回暖”的意义,实际上很多企业真的不知道还有这类贷款,在他们的思维定式里,贷款就必须是一年一还的,连本带息一起还的。
  
  企业转型升级,加大生产力度等等,不是一年内就能完成的。而信贷资金只能用一年,无疑给企业带来转型升级的顾虑。因此,让更多的企业能享受到中长期贷款,是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切入点。而这,也需要银行做一个贷款的“模板”,让大部分企业适用,而不仅仅只是为政府项目去背书。
  
  另一个数据的“回暖”是不良贷款的处置。这是给银行的信心,也是给外界解读温州的一个正面信号。不良贷款有段时间成了敏感词,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担心被误读或过分解读。但处置不良贷款不应该成为敏感词,它不仅提振了银行自身的信心,同时也让外界看到了温州政府与银行的努力。
  
  但光有数据还不够,也需要有一些处置不良贷款的模板。它的功用是,为还没有得到很好处置的不良贷款提供借鉴,更要紧的是,为其他城市正在面临高企的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提供解决的范本。若外地城市能来温州借鉴处置不良贷款的“高招”,这何尝不是温州银行业这几年“苦日子”的正能量呢?黄泽敏


温馨提示: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超级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名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
汽车典当常见问题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