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求:互联网金融不应被套上存准枷锁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1日浏览量:来源:辽宁典当网作者:佚名
分享到:
近年来,中国普惠金融体系发展迅速,尤其是2013年互联网金融呈爆发式增长,小微金融亦纷纷“触网”,寻求业务创新,探索与互联网金融的“竞合”模式。在20日举行的“2014中国普惠金融论坛”上,与会人士就此展开了精彩的讨论。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吴晓求认为,互联网金融没有无限创造货币的功能,不应该被套上存款准备金的枷锁。监管互联网金融最重要的标准是透明度,不是用传统商业银行的标准,一定要有视野看待互联网金融。
“任何金融活动都有风险,互联网金融核心风险主要有三类。”吴晓求说,第一类是技术、操作性风险。传统银行有技术风险,银行卡也有技术风险,不能因此否定互联网金融发展;第二是流动性风险,尤其是余额宝,在和支付宝的无缝链接里面有某种流动性风险;第三是信用风险,所放贷款能不能收回来。但因为大数据,互联网金融信用甄别手段和水平高于传统金融,不良率低于传统行业,因此信用风险相对低。
“互联网金融的流动性风险才最值得警惕,控制此类风险的核心是技术资产结构匹配。”吴晓求说。
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看来,目前普惠金融不普惠的原因在于,金融多样化程度不够明显,且小微企业、草根金融一直受银行体系冷落。要发展普惠金融,首先必须实质性推进金融多样化改革,增加市场竞争力,其次必须开拓政策金融体系创新。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表示,互联网金融是大趋势,其发展必将经历由野蛮发展到规范发展的转变。如何保证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从实体规范到程序规范、完善监管协调机制、从机构监管到功能监管、从硬法制度到软法制度、从无形监管到有形监管。
温馨提示: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超级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名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
温馨提示: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超级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名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