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辽宁省典当行业协会唯一官方网站

您当前位置:辽宁典当网 >> 行业资讯 >> 金融业态 >> 浏览文章

立人集团非法集资案开庭 董顺生87亿资金网解构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8日浏览量: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佚名
  涉案金额高达87亿元的融资网,一个教育集团到底是怎么聚拢起来的?
  
  5月27日上午9点30分,浙江省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大审判庭,曾因涉嫌巨额非法集资轰动全国的温州立人教育集团(下称“立人集团”)在此公开审理,巨额资金的集聚逻辑进一步向外界呈现。
  
  公诉机构温州市检察院认为,机构被告立人集团以及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董顺生等共7名被告的行为,均已触犯刑律,应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追究刑责。至记者下午发稿时,庭审还在继续。
  
  14大吸储平台
  
  立人集团地处温州欠发达区域泰顺县罗阳镇云寿路282号。一个令外界震惊的吸储网络平台,正通过庭审逐渐呈现。董顺生,1962年生,也是罗阳镇人士。事发前,董顺生或许没有想到,自己掌控的这张庞大资金网会轰然倒塌,而苦心经营的教育事业和自己的声誉与信用,有这样一个结局。因为事发后,董还参与事件处置,并多次在公众面前露面,以期平复民众情绪。
  
  直至2012年2月,董顺生被监视居住。同年8月,董被刑拘,一个月后被逮捕。
  
  据公诉机关指控,1998年开始,为解决资金问题,立人集团在董顺生及几名涉案高管的具体实施下,以在外项目投资需要资金为名,在全国共设立了14处“吸储”网点。
  
  于是从泰顺始发,一张巨大的吸存网络在全国逐渐铺开。
  
  庭审材料显示,董像是这个资金网的“总舵主”,而其他几名被告是受他指挥的主要平台的“分舵主”。
  
  这14处网点包括泰顺本地的育才高级中学董事会筹建处、育才幼儿园、育才小学等九个融资平台。另外,在外地贵州、江苏、内蒙等区域也有五个融资平台,分别为内蒙古哈拉沟煤矿、江苏佰泰置业有限公司等。
  
  21世纪经济报道一直对此案进行跟踪报道,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庭审中,立人吸储的资金网形成细节首次呈现。
  
  指控机关称,通过上述这些平台,立人集团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涉案的“储户”被认定为5812人,月息从1.2分到4分不等。
  
  87亿资金网始末
  
  5月27日的庭审中,对于审判长的询问,董顺生对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表示没有异议。犯罪事实至2011年10月31日,吸收公众存款金额近52亿元,已支付利息、分红等35亿多元,涉案总金额高达87亿元。
  
  根据记者对此事件的持续调查,董顺生和他的立人集团是泰顺县,乃至浙江教育产业领域的明星,不仅其所办“育才系”学校从幼儿园到中学解决了当地儿童到青少年入学难问题,且因向汶川地震捐600万善款等等举措,在当地有良好的口碑。
  
  然而不为人知的是,立人集团的办学实际上处于亏损,庭审中董顺生和多名被告也予以承认。借钱的初衷,是因为银行提供的贷款无法维护企业运转,于是转向民间借贷。
  
  涉同罪的个人被告基本属于董顺生在立人集资中的财务团队。
  
  比如被告之一的立人集团夏女士在案发自首前,是公司的董事兼出纳。在回答公诉人询问时,她自称都是根据董事会的指示办事,开始向学校的老师集资。而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温州了解到,办学机构向老师集资的行为,在当地并不罕见,一家音乐培训机构多年来就向职工集资,但以公司股权的名义存在。
  
  此案中,夏女士为主负责的泰顺本地学校类融资平台,吸收存款约9.94亿元。另一名外地的“分舵主”章女士,负责内蒙古的点石沟和一个以煤矿投资为名的融资平台,吸存金额约10.5亿余元。
  
  与不断膨胀的集资款相反,立人集团的亏损窟窿越扯越大。
  
  2008年开始,立人运行出现困难。由此造成对资金的更为渴求,月息也越叠越高,达4分。进入2011年8月,即事发前两个月,董顺生已想尽办法。而董在各地的房地产、煤矿投资却利润不济,为了能让资金网继续运转,他不得不继续集资偿还高利。
  
  这种趋势下,以立人集团为核心,董顺生管控下的资金网的崩塌,显然是一种宿命。此案5月28日将继续公开审理。


温馨提示: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超级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名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
省协会赴河南省典当行业会学习考察活动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