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金融危与机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05日浏览量: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作者:佚名
分享到:
要从根本上消除民间借贷危机,必须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让民间金融在阳光下规范进行。
民间借贷被频爆负面的同时,市场对其的反思也不断涌现。
9月2日,《南方日报》报道指出,清远法院受理民间借贷纠纷一审案件达1056件,涉案标的金额达到5.2亿余元,同比大幅上升,其中受理案件数同比上升达21.75%,纠纷标的额同比上升超50%。这一数据又惊呆了“小伙伴”。
一直以来,民间借贷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存在的合理性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投资的价值本身就是由市场经济决定的,借贷其实也是广泛意义上的投资。银行运营和管理都需要成本,这就意味着从银行借贷成本注定会比较高,相比较而言,民间借贷成本就低很多。”长期关注金融市场的王先生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民间借贷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微企业获得资金周转的主要渠道,是盘活闲置资金、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工具,国家层面、有关部门、地方政府都应对民间借贷高度重视,以完善的法律法规、良好的征信系统、严格的监管体系和优质的咨询服务来保障民间借贷以多种合法形式健康快速发展。”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边晓瑜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民间借贷正在陷入困境。
据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民营投资企业联合会会长周德文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介绍,民营经济及民间借贷最为活跃的温州,民间借贷规模曾达1100亿元,利率月息超过2分,2011年急剧上升,月息有的达4-5分,甚至更高,下半年爆发了债务危机,接二连三发生企业关门,老板跑路事件,个别的做出跳楼等极端行为。不仅使温州经济受到重创,而且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和社会震动。
那么,能为中小企业解决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的民间借贷,为什么会危机频发?
“一方面,我国金融市场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信用体系漏洞较多,信贷市场各项监管和惩处机制还有待加强,各种不法行为违规成本较低;另一方面,民间借贷广泛存在却一直没有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诸多地方民间信贷还处于‘地下’,透明度还不够高,从而导致问题频出、违约现象高发。”边晓瑜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乾坤大略网总编曹久强也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分析道,在经济发展很好,企业利润比较高,资金周转可以顺利进行的时候不会出现问题。一旦经济增速下滑,企业利润降低,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民间借贷就出现了危机。
由此,民间借贷危机在多地爆发。周德文介绍,这种危机不只发生在温州,浙江杭州、丽水、台州、义乌等地都有发生。如萧山,民间借贷纠纷案件高发态势明显,萧山法院仅速裁庭受理标的500万元以下的各类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就达32000余件,其中标的40万元以上的民间借贷案件为2626件,涉案金额达10.2亿元,该院民二庭的178件民间借贷案,涉案金额高达7.5亿元。
另外,许多民间借贷债务纠纷案件与房地产业有关,民间借贷数额巨大的案件,基本上都涉及房地产业。
“随着国家楼市调控政策的严厉推行,房地产热度减退,楼市成交量锐减,房价趋降,加上紧缩的货币政策,银根收紧,资金回笼和银行贷款更加困难,导致资金链断裂,民间借贷不能如期还款,引发危机爆发。”周德文表示。
而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层出不穷,让市场苦恼,该怎么对待这块“奶酪”?
“民间借贷纠纷是常有现象,有关部门除了正常的监督执法、规劝协商外,还应对借贷人和放款人进行法制法规教育,让双方订立合同、发放借款、归还款项等过程中遵循诚实守信、公平交易等原则,避免欺诈、信息不对称、高利贷等问题出现。同时,有关部门应注重对借贷双方信用资质的信息收集,及早完善信用体系、征信平台才是核心工作。”边晓瑜说。
“要从根本上消除民间借贷危机,必须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让民间金融合法化,在阳光下规范进行。”周德文对记者表示。
他说,金融体制改革的出路是市场化,让金融资源配置由市场来决定,坚定地打破国有资本的垄断,推进银行业机构多元化发展,进一步完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要主动开发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相适应的融资工具和金融服务,创新对中小企业授信和担保手段,探索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多种形式。
另外,要鼓励民营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金融投资,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正规金融体系,一是要进一步放低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门槛,可参照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经验,逐步放开允许优秀民营企业控股发起设立小型民营银行,放宽对最大股东的身份限制和占股比例限制。二是开发地方性金融市场,积极组建多元化的金融组织体系,农村合作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增加地方金融机构实力。
温馨提示: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超级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名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