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辽宁省典当行业协会唯一官方网站

您当前位置:辽宁典当网 >> 行业资讯 >> 金融业态 >> 浏览文章

驳“影子银行是金融风险可能爆发的四大领域”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15日浏览量:来源:中国产经新闻作者:齐庆华
  从影子银行诞生,对它的讨论便没有停止过。
  
  影子银行是指一些非银行中介机构提供类似银行的金融机构服务。存在形式包括,银行理财产品、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产品和民间借贷。
  
  对游离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由于它导致债务水平的攀升且信贷流动不透明,市场通常把它与高风险画等号,将其与产能过剩、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等一同被视为金融风险最可能爆发的领域。
  
  但也有人指出,影子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意义重大,值得肯定。
  
  那么,影子银行的影响到底如何,其存在的风险是否如市场所想的那样严重?
  
  不久前,奥纬咨询联合全球智库经纬国际经济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影子银行分析报告》,报告指出,2013年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大约在31万亿元人民币,低于目前普遍认为的40万亿元-60万亿元规模,说规模有40万亿元-60万亿的根据并未找到。
  
  报告同时指出,中国影子银行并非像某些观点认为的那样规模庞大、危机四伏,影子银行从规模及不良贷款角度看,对金融体系的负面影响有限,中国金融体系整体风险可控,产生大规模信贷危机的几率不大。
  
  如此看来,市场对于影子银行存在的“偏见”夸大了其所存在的风险。事实上,影子银行并非“洪水猛兽”。
  
  首先,从规模来看,影子银行仍处于市场可接受范围内,风险可控。2014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发布的《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4)》曾指出,中国广义影子银行体系规模约为27万亿元,占银行全部资产的比重约为19%。与前述《中国影子银行分析报告》中所测算的2013年规模相差不大,至少说明影子银行规模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并没有“野蛮生长”。
  
  其次,与国外不同,在我国,影子银行的资金大部分流入实体经济,对经济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易会满就曾表示,影子银行不都是坏东西,是传统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在服务实体经济、丰富居民投资渠道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再次,对影子银行的监管逐步完善。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文件近年来相继出台,国务院办公厅的107号文、银监会的99号文、五部委的127号文等都为国家规范影子银行的监管文件,从定义影子银行到成立专门监督管理部,对影子银行的监管越来越细化,力度逐渐增强。
  
  此外也有分析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结构性的问题,导致实体经济发展不畅,金融体系结构性改革刻不容缓,而影子银行却为金融结构性的改革提供了机会。
  
  由此看来,影子银行的发展和存在也有其合理性。而通过上述分析也表明,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来说,影子银行是风险和机遇并存,而对于风险,我国有信心,也有能力管理好影子银行风险。
  
  (中国产经新闻)



温馨提示: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明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