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状态下金融机构如何创新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29日浏览量:来源:台州日报 作者:梁缨
分享到:
小微客户的金融服务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小微客户数量多、实力弱、规模小、流动性大、布局分散,小微金融服务风险大、成本高一直是困扰金融机构的难题。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及银行间竞争的加剧,各家银行都加大了小微客户金融服务的力度和规模。在台州这种民营经济发达的地方,不仅大批中小银行将自身的发展定位于为小微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而且四大国有股份制银行也积极转型到针对服务小微企业的行列中来,并在服务小微客户的实践中大胆探索,逐步形成了富有台州特色的小微金融服务创新经验。
一、以产品创新为突破口
金融机构服务以小微企业为主体的小微客户,可以大力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助推台州民营经济发展,实现“政银”、“政企”、“银企”三方共赢。要加强和改进对小微客户的金融服务,必须以金融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推广为突破口,不断实现小微金融的产品创新。
首先是打造小微企业“成长之路”。金融机构在市场化进程中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为小微企业的服务过程中,必须克服与小微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的障碍,创新评级授信模式,伴随企业成长。台州各家地方商业银行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与小微企业共同成长的授信经验,台州建设银行也依托政府平台,加强银企沟通,为小企业客户铺就“成长之路”,相继开发小微企业固定资产购置贷款、小额无抵押贷款、动产和不动产抵质押融资、贸易融资、联贷联保贷款、法人账户透支、理财、财务顾问等产品。
其次是不断完善“速贷通”。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具有短、频、快等特点,金融机构必须提高办事效率,为小微企业客户“雪中送炭”。流程简捷、不评级、不授信、主要依据特定抵质押物办理的“速贷通”颇受欢迎。
此外是逐步丰富“信用贷”、“小额贷”、“供应贷”等小微金融产品。小微金融的服务需求主要来自小微企业、个体户和农户,客户范围广泛,融资需求具有多样性。创新信用方式、对客户评价采用评分卡方式的“信用贷”,方便快捷,赢得了众多小微客户的青睐。而突出质押物变现能力强的“小额贷”等也丰富和完善了信贷产品体系。
二、以流程创新为切入点
现代管理理论与实践都表明,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小微金融服务市场前景广阔,是一片远没有被开垦的“蓝海”。金融机构要重新设计服务小微客户的流程,如推行“信贷工厂”模式和“网络流程”模式,以流程创新提升小微金融绩效。
一方面,要大力推行“信贷工厂”模式。风险、成本、流动性是长期以来制约小微金融发展中的三大瓶颈,特别是由于单笔业务额度小和客户类别多样化等导致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影响金融机构开拓小微金融市场的积极性。借鉴现代工厂的标准化、格式化、流水线操作特点,采用“信贷工厂”模式,是十分有效的经验。实施“信贷工厂”模式,要不断做到产品标准化、业务批量化、风险分散化和操作集约化。按照这一流程,小微企业授信管理从前期接触客户开始,包括授信调查、审查、审批、贷款的发放、贷后维护及管理、贷款回收等一系列工作,都要纳入标准化、流水线式的运作与管理。推行“信贷工厂”这种业务流程,要提高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自身的资源调配能力,强化信息系统支撑。
另一方面,要积极实施“网络流程”模式。小微金融的流程创新,必须有“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网上操作、自主操作,实施“网络流程”模式。实施“网络流程”,是基于小微金融服务个性化需求的驱动,有利于推动大规模的技术整合,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保障。实施“网络流程”模式也是打造“it”银行的要求,有利于构建优质服务平台、互联网金融、网络循环贷、电子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小微金融服务还要借鉴信息化金融机构的经验,积极尝试p2p网贷、大数据金融等流程,以实现客户经理、网点和网络等渠道突破。
三、以机制创新为推动力
服务小微客户,需要金融机构通过机制创新,整合内部要求,强化外部适应。
一要强化激励机制。小微金融服务的经济效益还没有充分显现,需要采取多种激励措施。政府要按照普惠金融的做法,出台支持小微金融发展的政策。要实施差别化的政策,单列小微企业信贷计划,盘活存量信贷资源,优化信贷结构。金融机构内部,要制定有弹性的贷款利率和风险定价机制,不断培育经营正常、忠诚度高的成长型客户。
二要完善考核机制。公平客观的考核机制是推进小微金融发展的重要环节。金融机构在推进小微金融发展的过程中,要改变以往重绩效轻服务、重结果轻过程、重统一口径轻分类考核、重刚性指标轻柔性指标的考核办法。小微金融服务有利于形成面向基层的“社区银行”、突出网点营销和小额的“零售化银行”、依靠自助设备实现自助操作的“自助终端银行”,这不是简单的绩效考核就能体现的,但十分有利金融机构的创新发展。同时,还要针对小微金融服务的特点,实行差别化考核,如单独考核小微企业投放,单独考核小微金融经营风险等。
三要健全保障机制。要降低小微客户的信用风险,建立小微金融服务风险补偿制度,如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经验,由政府出资为小微企业融资进行担保和保险的做法。
金融机构服务小微客户的创新实践,必将从单纯提供融资服务转向提供集融资、结算、理财、咨询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要立足于做小微客户的“贴心人”,在差别化服务中积累更为丰富的创新成果。
(作者系台州建设银行财务管理部经理)
温馨提示: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超级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名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