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辽宁省典当行业协会唯一官方网站

您当前位置:辽宁典当网 >> 行业资讯 >> 金融业态 >> 浏览文章

“一带一路”贸易金融服务策略探析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23日浏览量:来源:上海金融报作者:邵伟
  近期,中央召开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明确了2015年及今后一段时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然而,金融机构应如何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如何为基建工程、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走出去”企业在投资贸易、金融合作、人文交流和生态环境等方面提供开发、投资和创新型金融服务?如何为“走出去”企业提供针对性强、创新特征明显、全球化视角的风险管理产品?值得人们探究。
  
  大力推进PPP金融服务
  
  从“一带一路”的PPP金融创新来看,由于我们对PPP认识较少,“一带一路”尚缺乏PPP项目的承做企业。而从国际金融市场来看,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发达经济体国家对委托项目的招投标市场操作已相对成熟,对积极参与资本市场环保公益项目的承做企业提供增信服务,并及时审核通过所申请的财政补贴资金,为政府的PPP项目进行特许经营权的融资安排和制定法律合同框架提供便利。
  
  而在我国,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项目承做企业,对PPP项目仍处于学习阶段,尚未形成特许经营权的市场评估体系。因此,推进“一带一路”的PPP公益环保项目,需要形成混合所有制的创新体系,而目前延续多年的中央和地方财政、税收、利益和义务等协调问题,以及沿边地区政府对现代金融工具认识不足等因素,造成计划经济的管理痕迹依然存在,承揽项目的私有企业对政府的议价能力和经验严重不足。
  
  如何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创新,提高转移支付效率并实现沿带国PPP项目通过市场方式来做深做细,这就需要政府来筹建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混合所有制基金管理公司,将过去分散使用的财政资金,归类成单个PPP项目基金,并与地方政府和承做企业分别签订资金划拨合同,将补贴资金划拨职能从政府体系中分离出来,减少转移支付的成本。如将补贴发放职能交由专业混合所有制形式的PPP基金公司来管理。由此形成PPP基金管理公司、地方政府、项目承办私有企业,围绕PPP项目的特许经营权进行谈判、招投标、签订合同、监督实施的三角形法律框架体系,形成清晰高效的PPP投融资模式,才能对上市公司的标的进行真实价值的评估。如此的市场化运作,才是公平和可信的“一带一路”PPP项目可行之路。
  
  贸易金融服务对策分析
  
  从金融服务来看,“一带一路”项目的最大特点是建设和支付存在“时滞”性,由此给金融机构提供了风险对冲的服务空间。如项目在建时期,设备的采购方常采用远期支付方式,金融机构可对远期承兑商业票据开展融通业务(境内票据市场尚未许可),并开展票据衍生业务。创新票据市场的原生和衍生产品是自贸区服务“一带一路”的有效途径;应用基于供应链金融的票据贸易融资组合业务,如开展国际信用证(保函)担保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推行保兑仓项下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保兑仓),加速融资性票据(资产支持票据)创新;探索创新多元化票据衍生产品,如远期票据、票据期权(票据贴现期权业务、票据转贴现(回购)期权业务)、票据互换、票据利率互换、票据期限互换(掉期)等权项、利率、期限、币种为标的的票据衍生业务。
  
  在贸易业务项下开展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时,出口商取得进口商开具的信用证(保函)后,可以在信用证(保函)的额度内申请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作为预付款支付给国内供应商,由出口商向银行申请办理票据贴现,取得资金融通用于采购原材料,进行生产备货,即时办理货物的出口,从而为客户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在保兑仓项下开展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保兑仓)时,供应链金融通过N+1贸易融资模式,以大型厂商为核心企业,以上下游众多中小企业为基础,为原材料或物流行业提供服务。在开展资产支持票据业务时,加工制造业和贸易物流行业在从事国内外加工贸易中必然产生大量应收账款和商业汇票、外汇保函、保理等金融票券。从资产形态上看,商业汇票、外汇保函和保理等金融票券均为信用工具,兼具信贷业务的特性。贴现后的票据实现信贷资产证券化,可有效盘活存量票据资产,进一步提升票据融资的支持实体经济作用。同时,银行承兑汇票、外汇保函和保理等金融票券本身所具有标准化和银行信用承诺,使其证券化的风险投资品质更加优良,更容易被投资者认可。
  
  在多元化票据衍生产品创新过程中,商业汇票是银行传统业务与直接融资联系相对紧密的业务类型,为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对接“一带一路”市场的转型发展开拓新的路径。在预期不确定情形下,可开展远期票据交易。交易双方以契约的方式,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按照事先确定的价格(执行利率)进行一定金额的票据买卖,可以分为远期票据贴现业务和远期票据转贴现交易业务。创新发展票据远期贴现业务,可以帮助企业锁定未来的融资成本,降低财务风险。商业银行通过票据远期交易,一方面可以锁定未来的交易利率,避免实际交割时市场利率超预期波动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可借助远期交易锁定交易客户,减轻规模调整高峰时期市场营销压力,有助于业务的平稳性。
  
  在客户需要主动判断预期的情况下,可开展票据期权业务。票据期权买入方通过向期权卖出方支付一定费用(期权费),从而获取未来某一时间向期权卖出方按确定的价格(执行利率)买入或卖出一定金额的票据权利,期权买入方可以选择是否行使该权利,而期权卖出方必须在期权买入方要求行权时履行相应义务。根据交易双方的不同,可分为票据贴现期权和票据转贴现(回购)期权。前者适用于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后者适用于金融机构之间。票据贴现期权是商业银行与企业通过签订期权合约,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当企业提出贴现申请时,银行以约定的利率为企业办理贴现,帮助企业在贴现利率频繁的市场波动中维持相对稳定的贴现利率,在贴现利率的上升阶段,可有效降低贴现利息的支付成本。商业银行开展票据贴现期权业务,可在获得稳定的贴现利息收入的同时,额外地收入票据贴现期权费,有助于银行客户的竞争优势和主动权。票据转贴现(回购)期权业务是商业银行之间签订的期权合约,规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双方按照约定的利率办理票据的转贴现(回购)业务。在票据市场利率频繁波动中,商业银行通过票据转贴现(回购)期权交易,可通过执行或放弃期权的方式获得业务办理的主动权,并有效控制利率风险。借助于票据转贴现买入期权或卖出期权,银行能在需要时按照既定的利率买入或卖出票据,在不影响信贷规模调节的同时,合理开展票据转贴现业务。
  
  由于负债资金成本差异导致内部资金转移的价格不同,且票据市场区域分割,导致票据转贴现利率的定价策略存在差异,对不同的票据种类(比如银票和商票)存在的比较优势价格,从而产生贴现买入等票据利率互换需求。银行利用在票据转贴现(回购)买入利率或卖出利率上的比较优势进行互换套利。根据方向不同,可分为票据买入利率互换和票据卖出利率互换,银行通过转贴现买入各自比较优势票据,再通过互换交易,最终实现欲持有的票据,通过贴息和互换组合操作来实现较高的收益率。当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配比的不同,在不同期限票据转贴现业务定价上形成比较优势,银行可以通过票据转贴现期限互换交易,实现收益最大化。
  
  (作者单位:中行上海市分行培训中心)



温馨提示: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明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