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辽宁省典当行业协会唯一官方网站

您当前位置:辽宁典当网 >> 行业资讯 >> 金融业态 >> 浏览文章

国家开发银行行长 郑之杰: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 助力创新驱动发展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15日浏览量:来源:金融时报作者:佚名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推进创新发展,对于我们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创新发展是新常态下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且把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深刻把握发展规律、顺应全球发展大势、***发展瓶颈、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
  
  从经济发展新常态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阶段,旧有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提质增效成为新常态的本质要求。只有通过创新,破除思想、理论和制度的藩篱,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才能激活各领域、各行业、各地区的发展活力,实现“双创”,弥补长期缓慢发展的短板,释放巨大的发展潜能。
  
  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看,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须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当前,我国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紧要关头。我国经济体量大、产业层次低、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性强,必须通过创新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从深化改革重点任务看,加快供给侧改革,需要通过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国内需求层次不断提升,为供给端改革提供了良好契机。这就需要通过创新,促进生产端调整和体制机制优化,引导知识、技术、劳动力素质等新要素发挥更大的作用,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长期稳定增长。
  
  从我国产业发展现状看,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迫切需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进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格局深度调整,新一轮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主要大国都在强化创新。比如,美国推出再工业化战略,德国实施工业4.0战略。而发展中国家奉行低成本战略,我国低端制造业市场面临极大压力。我国只有通过科技创新,向产业中高端攀升,才能突破双重挤压,赢得竞争主动权。
  
  创新是开发性金融的灵魂
  
  国家开发银行是中国特色开发性金融实践的先行者,20多年来,开发银行始终站在中国金融改革创新的前沿,牢牢把握中国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顺应国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和时代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不断探索创新,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创新发展理念,服务国家战略。开发银行把政府的组织协调优势与自身的融资优势结合起来,坚持“服务战略、管控风险、合理盈利”的发展理念,以市场化方式服务国家战略,通过中长期投融资平抑经济周期波动,通过规划先行提供融智服务,有效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走出一条区别于传统政策性金融的开发性金融发展路子。
  
  创新业务领域,开拓服务发展新境界。开发性金融的独特价值就在于不断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找准自身作用空间,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多年来,开发银行不断创新开发性金融实践,形成以“两基一支”为主体,以民生和国际合作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有力服务了国家经济安全和发展全局。
  
  创新融资模式,构建市场发展基础。开发银行把融资支持项目建设与信用建设和市场建设结合起来,培育健康运行的市场主体,把不成熟的市场逐步培育成商业可持续的领域。创新推出支持城镇化建设的芜湖模式、支持棚改的“三个统一”模式、支持小微企业的“四台一会”模式、促进国际合作的贷款换资源模式,提高了投融资效率,取得了良好成效。
  
  创新金融扶贫方式,把融资支持与“扶智建制”结合起来,推动建立可持续的金融扶贫机制,增强贫困地区“造血”能力和发展的内生动力。
  
  创新金融产品,丰富金融服务手段。开发银行是中国独具特色的债券银行,开创了政策性银行市场化发债的先河,构建了完整的收益率曲线,在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和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同时,推出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投贷结合”、“债贷组合”等创新产品,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创新风控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开发银行树立“在支持中防控风险,在发展中取得收益”的大风险观,平衡好服务战略与管控风险的关系,严格信用评级和贷款审批制度,创新双名单制、集团客户风险管控、系客户信贷管理等内部体制机制,建立社会化联合监督机制,探索出一套有效管用的中长期风险管控机制,形成支持发展、防范风险的系统合力。
  
  创新金融服务助力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施
  
  助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一直是开发性金融支持的重点领域。近年来,开行围绕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核电高铁等装备技术“走出去”、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自贸区建设,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不断加大,2014年还参与发起设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推动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技术企业成长。截至2015年11月末,开行科技贷款余额达3155亿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出现很多新变化,发展方式正在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转变,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向新的增长点转变,平稳实现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必须依靠创新,这也对开发性金融支持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下一步,开行将积极发挥开发性金融在建设市场、创新发展、引领资金等方面的功能和优势,准确把握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特点,加强实践探索,把金融的制度创新、产品创新与企业的技术创新结合起来,与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与实体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努力为创新型企业发展和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提供系统性的配套金融支持。
  
  第一,深化合作,构建多元化融资机制。目前,我国科技创新创业企业金融服务总体呈现碎片化、个案化,成体系的金融服务较为欠缺,整合现有资源、拓展融资渠道的需求极为迫切。开行将积极发挥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化与政府部门、企业和相关各方的合作,致力于打造“服务有创新,案例可复制,模式能推广,风险可控制”的系统性、常态化金融服务模式。一是配合财政引导资金,参照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模式,研究设立支持高技术企业的专项基金,广泛引导社会资金,构建专门服务于科技企业发展的“资金池”。二是利用开行投贷协同优势,通过国开发展基金、国开金融等投资平台,投资入股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的基金、创业投资公司以及科技创新担保公司等配以信贷支持。三是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通过上市或者发行企业债、集合债和公司债等方式融资。同时,加大专项产品研发,利用并购贷款等产品服务国际技术并购项目。四是配合条件成熟地区分类金融改革试点,加大与地方金融机构、担保公司合作,提升对创新型小微企业服务能力。
  
  第二,聚焦重点,支持高新技术领域发展。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我国将实施一批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开行将加强与有关部委在科技发展规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技服务业、重大科学仪器、重大科技攻关、军民融合发展、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合作,大力支持智能制造和智能消费领域发展,以高质量的供给引领需求,引领消费水平升级换代。特别要优先支持两类企业:一是发现和培育一批具备方向性的、快速成长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二是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帮助他们打造核心技术,挤入国际市场。
  
  第三,完善方法,推进信用结构创新。科技创新企业与一般成熟企业不同,当其处在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等不同阶段时,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融资需求各有不同。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本质上是难以在市场上找到合适的金融服务。开行将根据不同阶段企业的特点,研究完善信用评级和评审办法。配合政府引导基金、贴息等政策,建立多层次贷款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针对科技中小企业轻资产、无形化、知识化、经营前景不明朗等特点,建立科技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量身定制包括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订单质押、出口退税质押、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等进行抵质押的办法。
  
  第四,区别对待,建立差异化信贷政策。完善开行支持科技创新项目开发、评审、授信、信贷管理等相关制度,设立科技型成长企业名单,构建适应科技创新创业企业需求的专业化经营与考核体系。科学设定科技贷款不良率警戒线,建立因不可预测原因和项目本身未知性特点而出现的不良资产尽职免责机制,适当提高风险容忍度。
  
  第五,强化保障,优化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融资支持科技企业创新,对金融企业来说本身就是金融服务的创新,核心在于适应科技企业发展需要,加快响应速度,提高服务效率和针对性。开行将探索建立科技金融专营机制,推动总行各部门、分行、子公司对科技创新项目联合开发、评审和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大财务和人力资源投入,培养一支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跨领域团队,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
  
  (作者系国家开发银行行长)


温馨提示: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明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