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增速超预期回落 总量适度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16日浏览量:来源:金融时报作者:佚名
分享到:
央行5月13日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社会融资与新增信贷出现同步回落。不过,从总量看,截至今年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13.1%,贷款同比增长14.4%,信贷和社融增长总体适度。
贷款增长弱于预期
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556亿元,同比少增1523亿元;较上月大幅回落8144亿元,同比少增1523亿元。
对此,交通银行高级金融分析师鄂永健告诉记者,新增贷款回落实属预期之中,但回落幅度超出市场预期。
今年4月份地方债发行量较高,为10646亿元,是历史单月发行量最高的月份。其中,定向置换4699亿元,占当月发行量的44%,明显超出前期25%左右的比例。由于定向地方债直接置换存量贷款和非标资产,会导致存量贷款和非标资产的萎缩,中金固定收益研究团队认为,上述因素导致4月份贷款增量偏弱。
浙商银行经济分析师庄瑾亮认为,4月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虽然回调幅度超过预期,但仍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由于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大增,市场普遍预计二季度社会融资增速将有所放缓。社会融资规模一季度末达到6.6万亿元,已达到去年全年水平的43%。一季度一线和热点二线房地产市场活跃,带动中长期住房贷款新增1万亿元,且人民币贬值预期增强,企业倾向于去美元债务,银行方面亦受到“早投放、早受益”思维的驱动。进入二季度后,这些因素都不复存在或有所淡化,因此社会融资和人民币贷款失去了继续高速增长的支撑,数据回落也是理所当然。”庄瑾亮解释说。
居民中长期贷款动力仍存
分部门来看,房地产支撑下的居民中长期贷款一枝独秀,企业贷款需求整体低迷。
4月央行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居民部门贷款增加4217亿元,短期贷款减少6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280亿元;反观企业部门,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分别减少925亿元和430亿元,仅票据融资增加2388亿元。两部分信贷数据呈现近两年未曾出现过的反差。
民生固定收益研究团队认为,4月新增居民中长贷仍维持4280亿元,主要因为房地产销售改善延续,从一线城市扩展到一线周边及部分二三线城市,改善型需求和二手房交易仍是主要增长点,居民部门加杠杆动能持续。
而企业贷款方面,短贷和中长期贷款单月出现同时负增长在近两年内是首次。
此外,企业贷款新增与票据融资新增之间的反差,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前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较前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衰减,并且整个信贷市场风险较高,对银行而言寻找“安全项目”投放的难度也在加大。票据融资增加较多与银行规避小微企业风险有关,很多银行普遍对小微企业采取票据融资的方式给予授信,期限短、利率低、风险相对较小,并且很多情况下小微企业也愿意接受。
民生固定收益研究团队则认为,4月企业贷款负增长,原因在于基建投资增长逐渐进入季节性淡季,叠加地方债置换和过去城投融资充裕,企业新增融资动力有所减弱,且信用风险压力增大,避险需求新增票据融资增幅较大。
“考虑到目前公共部门融资条件较为宽松,储备项目仍多,房地产销售持续改善房企购地意愿上升,房地产开发投资转暖是大概率事件,后续企业中长期信贷有望恢复增长。”民生固定收益研究团队预测。
直接融资表现更佳
4月在新增人民币贷款大幅回落、表外融资持续收缩以及外币贷款持续减少的推动下,社会融资新增量也出现较大程度的回落。
央行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510亿元,比去年同期少3072亿元。其中,当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5642亿元,同比少增2403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706亿元,同比多减441亿元。
值得关注的事,企业债券融资在上月创下历史新高的情况下,本月仍能保持2096亿元的新增,业内专家认为,国内利率水平相对稳定且较低,直接融资在未来一段时间可能迎来一个比较良好的发展时期。
鄂永健建议,未来应抓住这个时间节点,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由间接融资逐步向直接融资转换,扩大我国直接融资市场规模。
业内专家预测,在当前国内通胀压力有所抬头,国际经济局势不稳的形势下,国内货币政策调控难度仍然不小。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货币当局会持续保持稳健偏中性的调控思路。
温馨提示: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明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