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辽宁省典当行业协会唯一官方网站

您当前位置:辽宁典当网 >> 行业资讯 >> 金融业态 >> 浏览文章

成都金融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提速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04日浏览量:来源:金融投资报作者:佚名
  近日从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管部获悉,2016年,成都市存款保持平稳增长,贷款投放保持合理增长,执行货币政策有效性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用凸显,区域金融改革取得实质进展。该部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成都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3.26万亿元,同比增长7.4%。各项贷款余额达2.57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创5年新高,高于GDP增速6.1个百分点。存贷款余额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均居第六,其中贷款排名比2015年上升一位。
  
  强化小微支持社会融资成本下降
  
  围绕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信贷结构。以中小微企业融资培育计划、科技金融结合、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为载体,创新信贷政策实施方式,推动金融支持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2016年,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145.8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7.2个百分点。重点支持能源供应、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水利、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新增贷款1088.9亿元,同比增长15.5%。加强货币政策工具的定向使用,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科票通”等再贴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49.7亿元,引导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企业、小微企业和农业示范基地定向支持,惠及三类市场主体超过1200家,较好发挥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精准滴灌”作用。
  
  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助推融资成本下降。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挥积极作用,合理引导市场利率下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截至2016年底,成都金融机构各类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5.09%,较年初下降54个基点,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79个基点,比大中型企业多降44个基点。
  
  推进城乡统筹区域金融改革取得进展
  
  推动成都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着力在整合支农政策、产权交易、信用资源上下功夫,打造财政金融互动的农贷通平台,并以此作为全市农村金融改革的基础工程,形成农村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依托农村电商平台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三位一体、共同推进”的工作模式,基本达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的目标。截至2016年底,郫县、温江、崇州试点县(市、区)发放“两权”抵押贷款达12.1亿元,建立1100个村级农村金融服务站,农村基础设施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8.4%,高于各项贷款增速4.6个百分点,农业职业经理人信用贷款、农业生产设施所有权融资、农产品仓单质押融资等创新取得突破。
  
  金融综合实力增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推进
  
  金融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实现征信查询监管系统上线,全年接受社会各界征信查询次数达53.6万人次,创新国债自助终端销售和到期自动转存,使社会公众更加便捷安全的购买国债,全年全市网上缴税598万笔,电子缴税率达到92%,车购税自助终端缴纳在全市推广应用,办理时间由原来的1天缩短到现在的5分钟。加大硬币自循环建设,大面积推广纸硬币兑换自助设备、设立首家省会城市商业银行代理人民币发行库等一批创新性、试点性工作在成都落地并取得突破。
  
  金融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成都市在西部城市中率先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试点试点。截止日前,全市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改革试点企业已达到11家,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银行机构达到36家,结算国家和地区达到57家。
  
  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完善。成都已经成为西部地区金融机构种类最齐全、数量最多的城市。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80家,证券经营机构266家,保险机构85家。2016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预计达1365亿元,同比增长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1%。2016年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的第八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CFCI)显示,成都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排名中西部第1、全国第5,全国排名较2015年上升了1位。



温馨提示: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明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
房屋抵押预告登记权利人是否享有优先受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