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金融扶贫的探索与实践
脱贫攻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部署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民生工程。金融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宁夏银行业保险业认真贯彻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积极落实自治区脱贫富民战略和银保监会金融扶贫工作安排,探索金融扶贫模式,加大扶贫信贷投入,强化金融服务实践,金融扶贫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显著成效。
探索与实践
(一)加强监管引领,落实“三项机制”。一是落实组织保障机制。成立宁夏银行业保险业助力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强化组织推动,完善机制保障。定期组织召开推进会,分析研判形势,查找差距不足,精准分类施策,层层压实责任。二是落实政策引导机制。联合相关部门陆续出台金融支持宁夏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与贫困村结对帮扶、推进“扶贫保”、实施“一保一县”对口帮扶等文件,完善政策框架,强化定向引领。三是落实考核约束机制。加大差异化监管力度,按季通报考核扶贫信贷投放,提高扶贫贷款不良率容忍度,督促银行建立完善授信尽职免责、容错纠错等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二)注重探索创新,打造“四级模式”。一是打造市级“固原经验”。与固原市政府合力打造“一平台、一模式、一协会、一体系”联动机制,构筑“政府推动、金融撬动、市场牵动、能人带动、贫困户联动”扶贫格局。二是打造县级“盐池模式”。以“千村信贷·互助资金”金融扶贫工程为基础,创新发展“信用+产业+金融”扶贫路径,制定贫困户“631”评级授信标准,破解贫困户贷款“准入难、额度小、贷款难、担保难、贷款贵、精准识别、精准统计”七大难题。三是打造乡镇级“张易模式”。在固原市张易镇支持示范户和致富带头人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1+X”结对帮扶关系,形成先富带后富脱贫攻坚合力。四是打造村级“蔡川模式”。以固原市原州区寨科乡蔡川村为代表,通过“产业引领+能人带动+金融帮扶”,构建“银行+致富能人/合作社+农户”扶贫模板。
(三)优化金融供给,突出“五个着力”。一是着力实施分片包干责任制。68家银行机构对口帮扶800多个贫困村,18家保险机构与9个贫困县区签订“一保一县”帮扶协议。二是着力支持扶贫基础建设工程。政策性银行支持易地扶贫搬迁、棚户区改造、重大水利、轨道交通等397个扶贫基础建设项目、贷款余额354.2亿元。三是着力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发展,满足建档立卡贫困户信贷资金需求。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金额147.75亿元,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申贷获得率为99.7%。四是着力推进“扶贫保”产品体系建设。在整合优化相关险种的基础上,建立保人身、保大病、保产业的“扶贫保”产品体系,累计向贫困人口提供3663.05亿元风险保障、赔付2.23亿元。五是着力助推教育脱贫。开发银行宁夏分行累计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27.38亿元,支持贫困学生46.72万人次。
(四)实施产业带动,抓好“六项工程”。一是抓好产融对接工程。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引导打造“一县一业”“一乡一品”扶贫产业链,与239家龙头企业建立帮扶计划。二是抓好产业扶贫“四个一”工程。黄河农商行系统支持培育产业扶贫示范村126个、扶贫农业企业94家、扶贫产业合作社569家、致富带头人8641万户,累计发放贷款43.14亿元。三是抓好东西部扶贫协作金服工程。开发银行宁夏分行积极推动闽宁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落地,累计发放贷款2.7亿元。四是抓好“政融保”工程。推动保险机构险资直投,联合当地政府开展的“政融保”支农扶贫合作模式已实现贫困地区全覆盖。五是抓好金融产业扶贫示范工程。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金融+光伏”扶贫模式以及“宁夏中宁县枸杞产业扶贫项目”。六是抓好农业保险对接产业脱贫工程。保险产品开发对接产业指导目录,实现传统农业保险保成本与新型收入保险保收益的有机结合。
(五)聚焦普惠金融,做实“七大举措”。一是下沉银行网点。优先支持商业银行在深度贫困地区设立网点,乡镇一级银行网点覆盖率86%。二是推进“村村通”。在全区行政村布设ATM、POS机和各类自助终端近3万台,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三是实施金融便民“进村入户”。在2258个行政村建立便民服务点2371个,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四是推进农村诚信建设。黄河农商行系统评定信用乡(镇)37个、信用村406个,为74.9万户农户建立经济信息档案。五是实施“信用重建”。农合机构对非恶意逃废债的“黑名单”贫困户分类释放9162户,重新评级发放贷款2.97亿元。六是创新扶贫信贷产品。银行保险机构为贫困户量身定制金扶贷、移民贷、脱贫致富贷等特色产品数十种。七是加强金融知识和政策宣传。提高贫困地区金融消费者诚信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
方向和任务
(一)政治站位再提高,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扶贫脱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根本遵循,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觉,精准把握金融扶贫的任务和要求,在加大金融资源投入、支持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同时,努力防范化解好金融风险,提高脱贫攻坚质量。
(二)深度贫困地区再聚焦,进一步打好“五县一片”攻坚战。认真落实金融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政策要求,制定完善具有针对性、差异化的政策措施,将金融资源向“五县一片”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确保金融扶贫资源优先用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最大限度地提高扶贫成效。
(三)金融扶贫模式再探索,进一步创新新经验新做法新路径。推广复制成功的金融扶贫经验和模式,继续探索好的做法和经验,不断把金融扶贫工作引向深入,激发脱贫攻坚新的活力。科学编制金融服务脱贫攻坚产业规划,强化产业与金融的有机融合,形成产融结合的长效机制。
(四)扶贫信贷政策再对标,进一步提升扶贫小额信贷质量。坚持扶贫小额信贷管理“两手抓、两促进”的总体要求,准确把握扶贫小额信贷的政策要点,妥善做好贷款到期后续管理工作,明确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启动条件和程序。积极探索新的风险分担形式,发挥好保险和担保的作用。
(五)“扶贫保”项目再优化,进一步提高风险保障水平。协调做好各类作物灾后测产和价格采集发布工作,推动重点县区完善风险双向调节机制,为“扶贫保”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做优做强“扶贫保”项目,进一步推动“扶贫保”项目提标扩面增品。
(六)基础金融服务再完善,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普惠金融水平。按照市场化和商业可持续原则,逐步形成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等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金融扶贫开发新格局,系统解决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共性问题,满足贫困人口生活生产发展等多样化金融需求。
(七)信贷风险防控再强化,进一步构建金融扶贫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坚持商业可持续和风险可控原则,严把评级授信关。加强对存量不良的化解处置,消化存量;做实贷款“三查”,消减增量,确保扶贫贷款良性可持续发展。建立“贷得出、用得好、还得上”良性循环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八)多方扶贫协作再深化,进一步构筑脱贫攻坚强大合力。当地政府加强产业指导、技能培训、财政支持,广开脱贫门路;银行保险机构发挥信贷支持和保险风险补偿作用,通过多种要素的“组合拳”,将扶贫效率与优势最大化。
(作者系中国银保监会宁夏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
温馨提示: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明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