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辽宁省典当行业协会唯一官方网站

您当前位置:辽宁典当网 >> 行业资讯 >> 金融业态 >> 浏览文章

追溯P2P担保的来龙去脉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12日浏览量:来源:凤凰财经综合作者:佚名
  P2P自引入中国后,便以迅猛之势花开遍地。但中国本国的土壤并不适合这个”外来物”的生长,新的模式、新的方法变开始不断出现,担保就是由此滋生的一个产物。
  
  担保的本质是为了分散风险或传递风险,把风险从一个机构,一个部门传递到其他部门。但随着p2p日益火爆的发展,担保也开始慢慢变异,“去担保”的呼声不断高涨,P2P行业似乎正面临着一场不小的改革。阅读本文,即可帮你快速了解P2P担保的前世今生。
  
  p2p在国外
  
  个人征信系统完善,平台可获得企业经营管理的数据以此进行分析,能有效防范和降低风险,因此采用信用借贷模式并无担保体系。
  
  P2P在国内
  
  中国征信体系并不完善,不能通过大数据分析开展业务,征信工作就需要依赖线下,但经营成本也随之提升。
  
  担保由此滋生
  
  平台为降低成本,防范风险,不得不跟小贷公司、担保公司或有大量客户的金融机构合作。
  
  担保的模式
  
  1、用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担保
  
  2、外部担保,引入两类机构,一类是非金融类型的企业担保,一类是准金融机构提供担保。
  
  但是,随着P2P的不断发展,担保开始发生变异为吸引投资人,多数平台会对投资人做本息保证的承诺,导致P2P从最初的撮合交易演变成了“影子银行”,盈利模式也由原先的无风险服务性收入,变为有风险的担保收入。
  
  “去担保”之声由此发迹
  
  2014年4月,银监会处置非法集资部提出“四条红线”,其中之一为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担保。银监会创新部也明确指出,平台不得承诺保证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平台自身不得进行担保,不得承诺贷款本金收益以及不承担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2014年7月,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明确指出,P2P平台不能自建资金池和担保公司。
  
  诸多原因推动“去担保”呼声不断高涨
  
  1、P2P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融资活动,长期采取刚性兑付会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伤害整个金融体系。
  
  2、担保公司收益与风险不匹配,如遇大面积资金链断裂,便会破产倒闭。P2P仅用担保体系无法对冲P2P自身风险。
  
  3、目前P2P平台担保体系尚不成熟,一旦金融体系出现较大的系统性风险,整个担保体系就可能会被击穿。
  
  4、从行业发展来看,目前P2P行业并未能有效降低企业借贷成本,如果想弯道超车,摆脱融资渠道的边缘地位,亟需挤压中间成本,包括担保成本。
  
  5、培养投资人的风险意识,提高投资人的抗风险能力。
  
  6、让P2P回归到服务中介的本质上。
  
  如果真的去掉担保模式,平台该如何增信?
  
  1、银行托管风险保障金制度
  
  2、与保险公司合作
  
  3、分散投资
  
  4、垂直到一些具体行业的商圈贷模式。
  
  综合考虑自身发展,目前已试水去担保的平台陆金所、红岭创投、花果金融。


温馨提示: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超级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名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
打破垄断民营银行发展必须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