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当行如何为玉石估价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5日浏览量:来源:辽宁典当网作者:佚名
分享到:
“无价”的玉石不值钱
从典当角度看,玉石的保值功能确远逊于黄金。典当行并不关注玉器的市场零售价和“发票上的数字”。
黄金有价玉无价。但从典当角度看,玉石的保值功能很弱——玉石没有明确的判定标准和体系,其价格往往只存在于买卖双方的约定俗成之中。
现今典当行出具的典当价格中,珠宝玉石的价格一般不会超过其零售价的50%,多数情况下甚至有可能低至1折。
个中原因除了其缺乏现成的“标准”可循以外,还在于其变现能力不高。“一件玉器挂件,其做工精湛、色泽莹润,但是如果不能很快的卖出去,那它的估价就会大打折扣。”上海老凤祥(600612,股吧)典当副总经理姚瑾认为,典当行最大的担忧就是对绝当物品的处理方式和效率。抵押了100万人民币的绝当品如果一年不能出手,“这本身就是一种亏损。”
与典当者斤斤计较于“我买的时候很贵”不同,典当行并不关注玉器的市场零售价和“发票上的数字”,同一款玉器商品在大型商场中的价格和在外面“鬼市”上的价格本身就有很大差别。所以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按照零售价来对典当品进行估值几无可能。
“这中间没有任何的规律可言,所以也谈不上折扣高低。”姚瑾说,玉石珠宝类商品存在“眼缘”的模糊概念,消费者购入该器物时很可能会以自己的喜好来做决定,但这并不见得是该商品的真实价格,“简单来说,玉器类商品只在你成交的那一刻有价值,因为其并不是硬通货。”
他们如何为玉石估价
典当行更多的是参考玉器“批发价”而非“零售价”。一件玉器,其从原石开采到加工上市,中间有层层的加价行为。仅最后一个上柜环节,从批发到零售,从渠道到终端,其价格就有可能翻一翻。所以在估价时,典当行更多的是看“进货价而非销售价”。其中的道理不难理解,一旦该物品绝当,他们要保证能以最快的速度卖给终端销售商或渠道商。
在零售市场经常听到的所谓玻璃种、冰种翡翠在典当行内也不见得会有更好的估值。对于这种“一人一个看法的东西”,典当行的估价会更趋于保守。
他们还会权衡当前的市场趋势。“如果我们判断玉石的市场比较好,那我们的估价就会高一点儿,而如果前景不明市场下滑,那这个估价也将相应地下调。”姚瑾,说玉石市场有自己的波动规律,这就要求估价师必须“踩准点儿”。
当然,典当的最终价格是由双方商议决定的。典当行对于抵押物的估值会尽量地接近其客观的市场价值,否则顾客会选择其他估值更高的典当行。而且典当从业者也无法像过去那样在典当物品上做手脚,来向同行传递折价信息,以达到串通报价、故意压低当价的目的。
受近几年宝玉石行情上扬的影响,民众对宝玉石的炒作已经逐步的从成品转向了半成品甚至原石,一块看上去不错的玉料原石都可能炒作到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以老凤祥典当行为例,其年典当费用在6000万左右,其中玉料的典当占据了60%。这些玉料和原石更多的来自于企业而非个人。这映射出珠宝玉石典当的另一个发展方向—长期化和产业化典当。
古时无良当铺为了压低典当物品价格,会故意地串通其他同行给出相似的估价,以欺骗顾客达到“低价典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