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融资高峰 典当准备好了吗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7日浏览量:来源:辽宁典当网作者:中国商网-中国商报典当融资导报 王菁菁
分享到:
随着时钟进入11月,摆在典当行面前的,是新一轮年底融资高峰将要到来。其实,根据以往经验,年底融资高峰通常都会在每年的九十月出现预热。今年的预热程度怎么样?有没有哪些新变化?典当行的普遍心态又如何?不得不说,怎样打好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成为了众多业内人士头上绷紧的一根“弦”。
各地反应不一
作为福州汇林典当行的总经理,许良发现,最近一段时间业务上的一些悄然变化,非常值得关注。“民品业务近来明显变得量大起来,比如寿山石、黄金、钻石这些,单笔业务甚至能贷款到六七十万元,可以说是创下了自我们开店以来的‘历史新高’。前不久,一家玉石经营商还拿了好几件能称得上是他们‘镇店之宝’的玉雕过来典当,单件的价值评估就在上百万元。”他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除民品以外,房车业务当中也出现了新亮点。“越来越多的豪车,价值在50万元至上百万元进典当行。拿着企业名下的房产典当相比去年同期也有所增多,客户的典当意愿现在还拓展到了车位、厂房、写字楼、商场。”他说。
另一方面,客户的赎回能力却普遍开始走低。据许良介绍,以汇林典当行为例,平时柜台一个月的赎当金额通常在200万元左右,然而近一两个月来,这个数字降到了100万元甚至50万元。在许良看来,现在还未到年底,但从最近典当行的表现分析,已经出现了预热,他预计这种局面会持续到年末典当融资高峰期乃至明年年初。
据悉,根据业界以往的经验,年末的融资高峰效应一般在每年的九十月份“抬头”,例如2011年和2012年,从当年9月起,典当业务就开始热了起来,并且热度逐渐攀升,这是一个普遍规律。然而记者在接触了京沪广、浙江、湖北、河南、云南等地的一些业内人士后发现,今年的情况有些特殊,各家感受不一,未必因为当地典当业发达,预热程度就会“爆棚”。
“进入周期,最近房和车这两部分的业务量确实是涨了,但增长的幅度具体多少目前还不好确定。我们认为比起早两年,行业在今年的年末融资高峰中过得可能会困难点,即便增长,步伐放缓的可能性也很大。”北京一位典当业内人士表示。
湖北典当业界的人士对于“预热”的说法则普遍感受迥异,该地区去年年末与前年同期相比,增长幅度明显,当年10月比起前一两个季度,业务提升也比较快,基本上能做的业务都表现不俗。但今年,截至目前都未看到鲜明变化。“今年实际情况不够乐观。”湖北瑞恒典当行首席鉴定师潘建伦说,“从我个人最近参加一些培训活动所了解到的情况看,湖北地区有的典当行现在甚至还出现了业务萎缩,可以说,行业正面临着尴尬期。”
即便是在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抱着“预热不够热”、“生意不好做”的观点的典当行业人士也不在少数。“说实话,我们典当行的资金现在就挺充裕的,我们真正发愁的是,这钱怎么放,能不能放。”上海一位资深典当业内人士的话道出了相当一部分同行的心声。
变得更加谨慎
事实上,即使目前部分典当行还未曾奏响融资高峰的“前奏”,但记者注意到,这并不代表客户需求“不给力”。
因为根据央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信贷井喷至7.28万亿元,这也是继2009年的天量信贷投放之后,前9个月贷款规模首次突破7万亿元水平。而在另一边,尽管放贷规模扩大,但与需求相比仍显紧张,需求源源不断入市,通过审批等待额度的情况相当普遍,不少地区等待银行额度下放甚至排到了明年一二月份。
对于这一点,采访中典当业内人士均表示认同,并且一致认为企业在资金面的紧张程度上要超过去年同期,以客观条件分析,今年年末融资高峰,面对典当行的将是一个更大的市场。
为何缺钱的人多,一些典当行反而预热不够热?记者发现,这跟典当行为控制风险,不敢轻易放贷有很大的关系。
无可否认,从行业的整体角度而言,房地产仍然是业务主流。当前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虽然有一定作用,却还没有看到完全成效,各地房价上涨依旧是不争的事实。这种状态究竟是失控还是正常,如今的价格体系中究竟蕴藏着多大水分,让很多典当界人士感到迷茫。更有人认为,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掌控性、预期度可能还好一些,但三四线城市房价现在的疯狂,的确令人感到“可怕”,未知的因素太大,与其难以把握,不如干脆放弃不做。
另一大影响因素则是来源于生产性企业的风险。据了解,由于整体经济形势影响,企业的整体调配能力疲软,需求过剩,造成很多企业徘徊在生死线上,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债务关系十分复杂,这种背景之下,典当行“雪中送炭”,搞不好就“送没了”。
郑州银丰典当行营业部主管郭博告诉记者,他们曾在郑州地区做过一次调查,发现生产性企业,一年的利润大约在15%至18%左右;建筑行业的利润在8%至12%,所以,“除非实在没有办法,否则这些企业是不会去民间贷款拿钱的,他们要考虑融资成本的问题。”
这样一来,想求助典当行业的,多半是高利润的企业,但高利润往往伴随高风险,于是典当行的介入,对风险控制丝毫不能放松。“最近我还听同行说,有接触过的客户表示,向典当行借个两三千万元也行,借个四五百万元也要,你想这当中差距多大,那么客户的融资缺口究竟有多大?他借钱的真实目的到底是用在何处?典当行可能会随便接单吗?当然宁愿不做也不能让资金被套住。”
在外界看来,经济不好的时候,典当行生意照理应该火爆。特别是眼看年底将至,企业要发放工资、要进行来年的生产规划,这些都需要资金周转。然而在分析人士眼中,典当行做业务跟同期的经济环境、发展有着一定的关联度,通俗点讲,只有企业赚钱,典当行才好借钱。由此看来,年末融资高峰的热度是否已经凸显,包括业内预测今年增速可能放缓,都与此不无关系。
风险仍是重中之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京沪这样的一线城市,九十月业务量逐渐增加的多为房产与机动车;而在福州、郑州、昆明这样的省会城市以及其他一些二三线城市,民品业务的表现比较抢眼。对比以往,这一现象耐人寻味。
“按照规律,随着年末融资高峰的临近,业务量会增加,尤其是房产。最近我们就把商铺的折当率调到了5成左右。而考虑到处置变现,典当行会比较偏重做商品住宅房。“上海康金典当行总经理陆荣强表示。
但在郑州,有业内人士透露,进入9月后民品业务略涨,越来越多有借贷意向的企业愿意拿股权等财产权利进行质押融资,反而车和房比重有所减少。
再如云南,“这段时间云南地区典当行做珠宝玉石典当生意还挺不错的。不少珠宝企业、经销商拿着手头的翡翠等进行民品典当,既是硬通货,云南在翡翠珠宝的鉴定评估上又有一定的地理优势,所以业内认为风险不大,预计会持续到年底融资高峰。”云南省典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舒严稼坦言。
有分析指出,这也反映出,在产业调整,房地产走势尚不明朗的局面下,业务的单一、大额可能产生逾期的风险,这样的例子如今在业内并不少见,值得警醒。而年末融资高峰的到来无疑会令风险加剧。再加上现在融资市场竞争激烈,到了年底,融资“大战”更是进入白热化阶段,客户的可选层面变宽。因此,典当行将目光调整到传统、小额、短期的业务上来,做自身能够把握,别的融资机构暂时又不能涉及的业务,未尝不是一种未雨绸缪的办法。
潘建伦则向记者透露,最近他听到身边好些同行在讨论,应该多关注民品融资,比如跟珠宝行业合作。“毕竟珠宝有保值升值的空间,人们的认知程度也越来越高。加上国家鼓励消费,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这一市场会很乐观。”
当然,做这样的民品融资有别于服务于个人的民品典当,无形中在鉴定评估以及上下游产业链的打通上,对典当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风险大、竞争大的双料作用之下,保守点的典当行谨慎放贷,有识之士们则试图拓展新产品。“不过这很难,”北京一家典当行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现在的应对措施,主要还是与银行合作,为已通过审批的客户先放贷‘解渴’。但倘若要去真正开发一种新融资产品,不仅要典当行敢于尝试,更加考验的是其有没有能力,能不能整合起业务所需要的系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