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典当还在播种中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1日浏览量:来源:辽宁典当网作者:刘文昭
分享到:
典当行业在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后,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走过了最初的发展阶段,开始向外扩张,有的已经跨省开设了多家分支机构。不过,从目前情况看,多数跨省经营的企业业绩平平,似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也减缓了典当企业进一步扩张的步伐。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局面呢?
低于预期
记者了解到,目前很多有实力的典当行在布局上已经不满足于一城一区,现正在向外省市进行扩张,但很多家跨省典当行的发展普遍低于当初开店时的预期。
当前很多一线城市的典当行在面对本地激烈竞争的同时,已经开始将发展的目光瞄准了外省市场,例如北京的宝瑞通典当行已经分别进驻了上海、天津、杭州这几座城市;上海地区的国泰君安迄今为止在海口、深圳、成都、武汉、上海和天津共设立了6家典当公司;北京中泰创展已经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都有了自己的典当行等等。典当企业的连锁化进程表现出了飞速发展的趋势。
同样的,还有部分城市的典当行将发展的脚步迈向了一线城市,例如海南银达典当在除本地海南省以外,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深圳都有自己的分号。
然而,一边是数量上的发展,另一边,效果却未必尽如人意。据记者了解,某河北典当行在当地是一家实力不错的企业,在看准北京的典当市场后,两年前尝试开了一家分公司。但没有想到的是,这家典当行的业务一直十分稀少,远远低于当初开店时所期望的预期。
作为直辖市的上海,来这里开分店的外埠典当行经营情况也都表现平平。上海典当行业协会会长吴贤达表示,这些来上海开分店的外埠典当行在业绩上只能算处于业内中等水平,看不出任何优势,也并未体现出其连锁的特色。广东省典当行业协会会长张曙也有同感,表示这些外埠典当行来广州开店之初大都是谨慎地开展业务,很难看出连锁典当行所应具备的实力。
而将发展规模从一线城市延伸下去的典当行的表现同样不是特别乐观。以湖北为例,记者从湖北省典当行业协会了解到,目前来湖北省开分支机构的外埠典当行尚不多见,这些典当行的经营普遍不理想。
还有一些典当行在一二线城市承受着激烈的竞争后,尝试着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发展连锁,但却发现这些地区不仅对典当的概念一直停留在启蒙阶段,而且整个地区的融资需求也不如一二线城市活跃。而进入一线城市的典当行在获得了更大的市场平台的同时,还面临着更加严酷的市场竞争,其激烈程度也是始料未及的。
水土不服
有分析认为,很多典当行在向外省进军的道路上受挫是受到了水土不服因素的影响,而引发这种水土不服的原因,有客观因素上的影响,比如融资市场的饱和度、业务发展的差距等等。
据北京典当行业协会秘书长郝凤琴介绍,很多外地企业在来北京以前,认为北京地区的典当市场很大,有很多机会。但是,在店面开起来以后才发现,理想和事实存在着差距。北京作为全国文化政治中心,身处其中的很多企业都含有高科技的背景。相当一部分高科技公司在发展之初对融资有需求,但这些企业的抵押物却多是以知识产权为主。这对于初来乍到、刚刚进京的典当行而言是相当陌生的。这些典当行在本地经营时见惯了以不动产、汽车等抵押物的业务模式,面对陌生的抵押物准备得尚不充分,业务也就这样从身边溜走了。
人脉关系是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据知情人士介绍,某典当行在河北经营的时候,本地人脉资源比较丰富,加之对当地市场也十分了解,客户的资质大都能从侧面了解得很清楚,风险的控制也很到位。但其在北京开设的典当行,没有了熟悉的人脉资源和市场环境,再加上北京地区典当行服务水平相对更高,在发挥不出自己的优势,又被别人的优势比下去之后,该典当行业绩很糟糕。
此外,“近几年来,融资市场的饱和度对比之前有了迅猛增长,小贷等其他融资机构的‘遍地开花’就是明显的感受。即便是‘土生土长’的典当行,有时候在应对竞争的时候还会觉得‘吃力’,更何况是外来的新军。”业内人士坦言。
不够灵活
而往更深层次追究,受制于客观环境固然不可否认,但对市场的判断失策,最终导致步履蹒跚、水土不服,更多的原因恐怕还是出自典当行自身。
记者注意到,最为突出的矛盾当属管理不够灵活。据悉,通常情况下,作为跨省的连锁典当行,往往在进驻外埠之前都会有一套自己的经营经验,这些经验模式在此前的操作中,很可能对业务都有很大的帮助。但典当行在跨省经营后,同样的经验反而出现了相反的效果。
例如天津某跨省的典当行分公司就曾出现过类似的问题。原本地方公司的业务人员通过长期接触天津顾客,对于顾客的了解是十分全面的,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也都有较为清醒的认识。但当地经营者认为可以操作的业务,在反馈回总部后,往往被总部按照以往的经验拒绝,最终受制于业务权限,客户转投他人。“因为总部在考量业务范围的时候经常是根据几个店的总体情况来看,虽然是出于风险防范的考虑,但又缺乏机动性和灵活性。”该典当行的业务人员认为。
而在各地分支机构的管理上,“空降”式的管理阶层也是有利有弊。这样的管理者虽然十分了解集团公司的各项制度,并与公司的战略发展能形成默契统一,但却对当地市场的实际情况不一定了解,而且由于手上没有现成的客户资源,因此很难在短时间内给新建的典当行带来实质性经营效益。
当然,整体的“低于预期”,并不意味着没有人尝到“甜头”。天津典当同业协会秘书长王文娟告诉记者,在天津地区的这些外省典当企业中,国泰君安典当行目前看来就做得不错。在前期了解到天津地区对于民品业务尚未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情况后,该典当行在业务上也明智地规避了民品业务,选择了以房产为主营业务。虽然注册资金也只有3000万元,但这家分店在近几年的业务运转一直保持平稳,而且典当总额也逐年上升,在天津同业中位居上游。
还有海南银达典当的经验也值得借鉴。记者了解到,作为国内首家跨省当地连锁集团,银达在部分地区的典当行业务中只有民品。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作为一家跨省典当行,在没有建立当地的关系网和人脉之前,不轻易地尝试大宗业务,这是谨慎的表现。不仅如此,在行业普遍爱做房地产、二手车的背景下,选择从事民品业务,也能一定程度地避免出现和本地融资企业“打擂台”的情况发生。通过民品业务慢慢积累自己的口碑后,再尝试扩大自己的业务范畴,是一种聪明的表现。
针对这样的差异,有学者认为,典当行在尝试跨区经营前,应在进驻前进行深入的调研。这等同于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生存发展,绝不是仅凭看到地区市场繁荣就一头扎进去。在有这样的打算之前,前期调研的主体应放在对准备进驻的地区的商圈的研究上,通过对这一区域的人流、客流情况的分析,对商圈内典当行综合业务开展进行预估,包括民品业务的开展和绝当品销售的预计,甚至是未来这一区域出现业务饱和后的预计,从而对在这一地区开设典当行做出价值判断。
理性选择
研究人士认为,总体看来,一个行业从小做到强,连锁经营是发展趋势之一。相比单店经营的传统模式,连锁经营的运用无疑会给典当行的资本运作、风险控制、产品开发、企业管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带来更多便利。
举个例子,连锁经营的典当行不仅可以将各个店面的信息共享,而且还能第一时间发现市场的变化;而连锁的规模一旦形成,将大幅度降低典当企业在鉴定、法务、财务等技术人才以及经营方面的成本。
不过,从目前业内的实践看来,相当一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尽管连锁是种进步,好处不言而喻,但典当行还是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制定计划目标。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只有寻找到合适各自企业的方式,而没有千篇一律的方法。更多的典当企业应该坚持自己的特色,才能在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个人认为,在强调做大做强的同时,也要保证其创新能力以及差异化经营的理念,有些规模并不大的典当行,业务品种十分有自己的特色,虽然他们的经营模式难以通过连锁来实现复制,但同样做得有声有色。”西安创业典当总经理胡晓剑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郝凤琴的建议则是,如果典当行要涉足连锁经营,不妨从自己的“主场”向周边的城市扩散,这既避免了去一个遥远地区,需要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而且这也和银行等其他融资机构形成了差异化经营。
“在尚未形成竞争之前先出手,站稳脚跟,逐步建立自己的市场,远比贸然进入一个发达完善的市场容易。”如果说,做连锁经营需要典当行进行理性的选择,那么,不管是伸出“触角”,还是坚守住一方“驻地”,在经验人士眼中,这是有助于典当行应付市场“变”与“不变”的有效原则。(中国商报•典当融资导报 )
温馨提示:
1、更多典当相关新闻请登录辽宁典当网(www.lndiandang.com)或关注“辽宁典当”(lndiandang)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2、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超级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名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
低于预期
记者了解到,目前很多有实力的典当行在布局上已经不满足于一城一区,现正在向外省市进行扩张,但很多家跨省典当行的发展普遍低于当初开店时的预期。
当前很多一线城市的典当行在面对本地激烈竞争的同时,已经开始将发展的目光瞄准了外省市场,例如北京的宝瑞通典当行已经分别进驻了上海、天津、杭州这几座城市;上海地区的国泰君安迄今为止在海口、深圳、成都、武汉、上海和天津共设立了6家典当公司;北京中泰创展已经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都有了自己的典当行等等。典当企业的连锁化进程表现出了飞速发展的趋势。
同样的,还有部分城市的典当行将发展的脚步迈向了一线城市,例如海南银达典当在除本地海南省以外,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深圳都有自己的分号。
然而,一边是数量上的发展,另一边,效果却未必尽如人意。据记者了解,某河北典当行在当地是一家实力不错的企业,在看准北京的典当市场后,两年前尝试开了一家分公司。但没有想到的是,这家典当行的业务一直十分稀少,远远低于当初开店时所期望的预期。
作为直辖市的上海,来这里开分店的外埠典当行经营情况也都表现平平。上海典当行业协会会长吴贤达表示,这些来上海开分店的外埠典当行在业绩上只能算处于业内中等水平,看不出任何优势,也并未体现出其连锁的特色。广东省典当行业协会会长张曙也有同感,表示这些外埠典当行来广州开店之初大都是谨慎地开展业务,很难看出连锁典当行所应具备的实力。
而将发展规模从一线城市延伸下去的典当行的表现同样不是特别乐观。以湖北为例,记者从湖北省典当行业协会了解到,目前来湖北省开分支机构的外埠典当行尚不多见,这些典当行的经营普遍不理想。
还有一些典当行在一二线城市承受着激烈的竞争后,尝试着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发展连锁,但却发现这些地区不仅对典当的概念一直停留在启蒙阶段,而且整个地区的融资需求也不如一二线城市活跃。而进入一线城市的典当行在获得了更大的市场平台的同时,还面临着更加严酷的市场竞争,其激烈程度也是始料未及的。
水土不服
有分析认为,很多典当行在向外省进军的道路上受挫是受到了水土不服因素的影响,而引发这种水土不服的原因,有客观因素上的影响,比如融资市场的饱和度、业务发展的差距等等。
据北京典当行业协会秘书长郝凤琴介绍,很多外地企业在来北京以前,认为北京地区的典当市场很大,有很多机会。但是,在店面开起来以后才发现,理想和事实存在着差距。北京作为全国文化政治中心,身处其中的很多企业都含有高科技的背景。相当一部分高科技公司在发展之初对融资有需求,但这些企业的抵押物却多是以知识产权为主。这对于初来乍到、刚刚进京的典当行而言是相当陌生的。这些典当行在本地经营时见惯了以不动产、汽车等抵押物的业务模式,面对陌生的抵押物准备得尚不充分,业务也就这样从身边溜走了。
人脉关系是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据知情人士介绍,某典当行在河北经营的时候,本地人脉资源比较丰富,加之对当地市场也十分了解,客户的资质大都能从侧面了解得很清楚,风险的控制也很到位。但其在北京开设的典当行,没有了熟悉的人脉资源和市场环境,再加上北京地区典当行服务水平相对更高,在发挥不出自己的优势,又被别人的优势比下去之后,该典当行业绩很糟糕。
此外,“近几年来,融资市场的饱和度对比之前有了迅猛增长,小贷等其他融资机构的‘遍地开花’就是明显的感受。即便是‘土生土长’的典当行,有时候在应对竞争的时候还会觉得‘吃力’,更何况是外来的新军。”业内人士坦言。
不够灵活
而往更深层次追究,受制于客观环境固然不可否认,但对市场的判断失策,最终导致步履蹒跚、水土不服,更多的原因恐怕还是出自典当行自身。
记者注意到,最为突出的矛盾当属管理不够灵活。据悉,通常情况下,作为跨省的连锁典当行,往往在进驻外埠之前都会有一套自己的经营经验,这些经验模式在此前的操作中,很可能对业务都有很大的帮助。但典当行在跨省经营后,同样的经验反而出现了相反的效果。
例如天津某跨省的典当行分公司就曾出现过类似的问题。原本地方公司的业务人员通过长期接触天津顾客,对于顾客的了解是十分全面的,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也都有较为清醒的认识。但当地经营者认为可以操作的业务,在反馈回总部后,往往被总部按照以往的经验拒绝,最终受制于业务权限,客户转投他人。“因为总部在考量业务范围的时候经常是根据几个店的总体情况来看,虽然是出于风险防范的考虑,但又缺乏机动性和灵活性。”该典当行的业务人员认为。
而在各地分支机构的管理上,“空降”式的管理阶层也是有利有弊。这样的管理者虽然十分了解集团公司的各项制度,并与公司的战略发展能形成默契统一,但却对当地市场的实际情况不一定了解,而且由于手上没有现成的客户资源,因此很难在短时间内给新建的典当行带来实质性经营效益。
当然,整体的“低于预期”,并不意味着没有人尝到“甜头”。天津典当同业协会秘书长王文娟告诉记者,在天津地区的这些外省典当企业中,国泰君安典当行目前看来就做得不错。在前期了解到天津地区对于民品业务尚未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情况后,该典当行在业务上也明智地规避了民品业务,选择了以房产为主营业务。虽然注册资金也只有3000万元,但这家分店在近几年的业务运转一直保持平稳,而且典当总额也逐年上升,在天津同业中位居上游。
还有海南银达典当的经验也值得借鉴。记者了解到,作为国内首家跨省当地连锁集团,银达在部分地区的典当行业务中只有民品。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作为一家跨省典当行,在没有建立当地的关系网和人脉之前,不轻易地尝试大宗业务,这是谨慎的表现。不仅如此,在行业普遍爱做房地产、二手车的背景下,选择从事民品业务,也能一定程度地避免出现和本地融资企业“打擂台”的情况发生。通过民品业务慢慢积累自己的口碑后,再尝试扩大自己的业务范畴,是一种聪明的表现。
针对这样的差异,有学者认为,典当行在尝试跨区经营前,应在进驻前进行深入的调研。这等同于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生存发展,绝不是仅凭看到地区市场繁荣就一头扎进去。在有这样的打算之前,前期调研的主体应放在对准备进驻的地区的商圈的研究上,通过对这一区域的人流、客流情况的分析,对商圈内典当行综合业务开展进行预估,包括民品业务的开展和绝当品销售的预计,甚至是未来这一区域出现业务饱和后的预计,从而对在这一地区开设典当行做出价值判断。
理性选择
研究人士认为,总体看来,一个行业从小做到强,连锁经营是发展趋势之一。相比单店经营的传统模式,连锁经营的运用无疑会给典当行的资本运作、风险控制、产品开发、企业管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带来更多便利。
举个例子,连锁经营的典当行不仅可以将各个店面的信息共享,而且还能第一时间发现市场的变化;而连锁的规模一旦形成,将大幅度降低典当企业在鉴定、法务、财务等技术人才以及经营方面的成本。
不过,从目前业内的实践看来,相当一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尽管连锁是种进步,好处不言而喻,但典当行还是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制定计划目标。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只有寻找到合适各自企业的方式,而没有千篇一律的方法。更多的典当企业应该坚持自己的特色,才能在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个人认为,在强调做大做强的同时,也要保证其创新能力以及差异化经营的理念,有些规模并不大的典当行,业务品种十分有自己的特色,虽然他们的经营模式难以通过连锁来实现复制,但同样做得有声有色。”西安创业典当总经理胡晓剑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郝凤琴的建议则是,如果典当行要涉足连锁经营,不妨从自己的“主场”向周边的城市扩散,这既避免了去一个遥远地区,需要一个重新认识的过程,而且这也和银行等其他融资机构形成了差异化经营。
“在尚未形成竞争之前先出手,站稳脚跟,逐步建立自己的市场,远比贸然进入一个发达完善的市场容易。”如果说,做连锁经营需要典当行进行理性的选择,那么,不管是伸出“触角”,还是坚守住一方“驻地”,在经验人士眼中,这是有助于典当行应付市场“变”与“不变”的有效原则。(中国商报•典当融资导报 )
温馨提示:
1、更多典当相关新闻请登录辽宁典当网(www.lndiandang.com)或关注“辽宁典当”(lndiandang)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2、如需业务、风险在线讨论,辽宁省内典当企业请加入辽宁省典当协会会员群(133649286),外省典当企业可加入典当精英超级群(52233943),加入时请注名典当行全称与真实姓名。